时间:2017-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出生在肃宁县东南角的万里镇万里村,年,12岁的我随父母离开万里到沧州生活。虽已二十余年,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依然感情深厚,不忍割舍。一个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更代表了儿时的记忆,不能忘记除了鸭梨以外还有鸭梨广、冬梨、面梨、沙果……不能忘记那小米面的炉糕、甜美的枣饽饽、粘牙的黏窝窝,不能忘记那大饼卷上刚熏好的烧肠的味道,不能忘记那一碗飘着黑蘑菇香的熬(音nao)菜,而这些年家乡万里那一碗豆腐脑的味道更是让我魂牵梦萦。

在那个饭店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村及周边附近的红白事,都是在家里办,豆腐脑是必不可少的。乡亲们、支忙的人都是用豆腐脑来招待的,甚至酒席上的主食也是豆腐脑。这豆腐脑平中见奇却是佳味难得,我曾走过不少地方,也品尝过很多有特色的豆腐脑,没有一处能与家乡万里的豆腐脑相比。

老家的豆腐脑最大的特色是汤汁厚重、鲜美浓郁、肥而不腻。每村都有几位精于此道的师傅,有红白事的时候,前一天即在院中盘上大灶,支上大锅,天不亮即开始操办,用鸡、肘子,碎猪肉膘打底配以大料、花椒等各种佐料、再用淀粉勾芡熬制卤汤,讲究的还要加上黄花菜。等到天亮终于可以喝的时候,大劈柴把锅烧的咕嘟咕嘟响,各种食材在汤中充分交融,香气充满了整个院落,汤面上飘着一层小碎肉膘,有经验的人一定要早起来喝第一锅,这时汤味最正宗,因为随着用餐人增多,汤少的时候就向锅里兑水,到中午的时候味道已经大打折扣,待到晚上的时候,就清汤寡水,没什么滋味了。而且通常红事比白事的更要好,因为红事席上大鱼大肉更多,大师傅不会浪费,很多用不了的高汤和吊汤也会加进来。所以真正的老家豆腐脑,只存在于附近村里的红白事上,平时走街串巷卖的、集上出摊的都不是味道正宗的。

万里的豆腐脑另一个特色,就是脑少汤多。汤烧得差不多的时候,豆腐脑也送过来,基本上都是本村自己人做的,用一个大铝桶盛得满满的,负责盛豆腐脑的那个人通常就是做豆腐脑的师傅,碗要自己从笸箩里拿,然后到大桶边,做豆腐脑的师傅会用同样铝片做成的一个非常平的大勺子轻轻地?一层,放在碗底,当你说太少的时候,他都会说,不少了,都给你别人就不够了。当然最后只有汤没有脑的情况也常出现,大概原因是汤不够了可以兑水,脑不够了现做也来不及了吧,但我认为老家豆腐脑的特色也在于此——脑多了会冲淡汤的美味,有喧宾夺主之意。以至于刚到沧州的时候喝到别的豆腐脑还不适应,怎么这么多脑?这怎么会好喝?自己不爱吃脑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家乡万里的豆腐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一定会有炸面筋角和韭菜段。盛好脑再到大锅边,口重的撇着汤面盛,可以把许多小肥肉膘撇入自己碗中,喜欢清淡的则从锅开的地方盛。最后一道程序最重要了,锅边会放着炸好的面筋角,玉米粒大小,品质好的都应该是中空的,我们当地人给这个叫“漂儿”。另一边放着切好的韭菜段,一样抓一把散在盛好的豆腐脑上,金黄色的“漂儿”和嫩绿的韭菜点缀在上,卖相极好。从另一个笸箩里拿一个大白馒头,找一张桌子,蹲在地上或是坑边,咬一口馒头,再吸溜一口豆腐脑,那种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

老家的豆腐脑不知道起源于何时,万里村附近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做法,都是这个味道。笔者在网上查到饶阳豆腐脑也是这种做法,饶阳豆腐脑在80年代曾经被评为天津十大小吃之一,现在也没有踪影了。网上说饶阳豆腐脑的创始人韩玉在饶阳城关以卖豆腐脑为生,笔者不同意这种创始人的说法,因为这一带的人们都这样做,他只不过是加以精细和发扬光大罢了,真正的创始人还是这里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

如今,饭店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没多少家庭有红白事的时候愿意在家里操办了,一切交给了饭店,省事也省心。另一方面会做豆腐脑的老师傅们也慢慢离世了很多,即便有传承做豆腐脑的也总感觉其是应付了事。离开万里这些年,回老家有事能尝到豆腐脑不过二三次,似乎一次比一次失望,最近一次尝到的,只用些肉馅来熬汤应付,油腻且恶味,炸面筋角居然用炸面条来代替。看来,老家的这一碗豆腐脑,只能作为一缕乡愁存在记忆里了……

赞赏

长按







































哪专治白癜风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s/7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