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饶阳店公社(0点)故城县西部,距县府12.7公里,总面积82.7平方公里。饶阳店——历史悠久,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西汉时期曾在此建复阳县,东汉废。北宋时置饶阳镇。据本村关帝庙碑文载,北宋初年(960年),此处有饶、杨二姓在此开店,故名饶杨店。明嘉靖年间,将杨字改为阳,故称饶阳店。耕地5093亩,83年村民人。西李官屯——据传,清朝乾隆44年(1779年),从德州迁来一户姓田的在此居住,冠以姓氏取名田庄。嘉庆四年(1799年)又以李官屯迁来一部分住户,因此村落在李官屯西边,故废田庄改名西李官屯。距公社正北偏东4.8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东镇——据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李氏在此定居,后该人当了运粮官,故名李官屯,民国18年(1930年)分前后街,后街名李官镇,后来李官镇又分东西镇,此村为东镇。距公社东北偏北4.9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西镇——见上。距公社东北偏北4.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李官屯——见上。距公社东北偏北4.6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南马村——据查,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因此村是清凉江上一码头,故名码头村。后此村北二里又添一码头,故呼此为南码头。清凉江干后,遂将南码头改为南马村。距公社西北偏南5.1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北马后——此地紧靠清凉江,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姓刘的在此摆渡谋生,因南二里有一码头此故名北码头。后来河道干枯,遂改称北马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分为前后街。此为后街,故名北马后。距公社西北5.6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北马前此为前街,故名北马前。距公社西北偏南5.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东马村——据查,清乾隆24年(1759年),由北马村和南马村迁来刘、崔二姓来此居住,用故里之名定村名小马村,因此村地处南北马村之东,故改换东马村。距公社西北3.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北仁庄——据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处是太师李良放马场的拴马处,故定名北马桩,后人不满李良的不仁行为,改村名北仁庄。距公社正北偏西3.5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杨庄——据传,清朝咸丰末年(1861年),群众聚此租种白佛寺杨家的土地,俗称小庄上,后来发展成村,取名杨庄。距公社正北偏东3.1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黄官屯——据查,此地是官府屯田之所,明永乐(1403――1424年),这一带疫病流行,人大多染病而死,因此村仅有一黄氏幸免,冠以姓氏定村名黄官庄。距公社东北偏南5.3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黄草洼——据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崔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因此地低洼,野草丛生,故定村名黄草洼。距公社正西偏北5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刘辛庄——据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刘辛二氏从枣强刘嘉会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定村名刘辛庄。距公社正西偏北3.3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薛官屯——据查,明朝初期此处是官府屯田之所,薛氏从山东登州迁此定居,冠以姓氏定村名薛官屯。(另据查,薛官屯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就有记载)。距公社东北偏北1.7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西曾官屯——据查,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有一姓曾的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冠以姓氏定村名曾家庄,后曾家出了一官人,遂改名曾官屯,后来又分东、西曾官屯,此村为西曾官屯。距公社正东偏北4.9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东曾官屯——此村为东曾官屯。距公社正东偏北5.2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朱辛庄——据传,此村原名韩辛庄。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枣强朱平楼投亲来了一户姓朱的,家庭渐旺,遂改村名朱辛庄。距公社正西4.5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杨辛庄——据传,此村原名大辛庄,清朝初期,因此村劫了皇纲,被官府用炮将村击平,村民多被炸死,唯有一杨氏幸免,故改名为杨辛庄。距公社正西偏北3.8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西王庄——据查,元朝末年(1367年),疫病流行,此村只有一王氏幸免。后山西洪洞县移民增多,因姓王的是根底户,遂起名王庄,1982年更名为西王庄。距公社正西偏南1.8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南庄——据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有一南氏佃户来此居住,名南庄。距公社东南偏南1.5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焦庄——据本村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制古钟文载,此村原名桥王庄,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焦氏在此居住,故改名焦庄。距公社正东偏北2.9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西丁庄——据此村钟文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此村丁氏居多,名丁庄,1982年更名西丁庄。距公社正东偏南3.1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于庄——据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于大用从山东莱阳县迁来此处立庄,故以姓氏定村名于庄。距公社正东偏南3.7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曹庄——据传,明朝永乐(1403――1424年)年间,一曹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故以姓氏定村名为曹庄。距公社正东偏南3.7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徐庄——据此村嘉靖年间铁钟文载,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一徐氏在此定居,渐成村落,1982年更名为西徐庄。距公社正东偏南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西袁庄——据传,明朝永乐(1403――1424年)年间,山西迁民来此,渐成村落,因袁七志是此地根基户,故名袁庄,1982年更名为西袁庄。距公社正4.7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扈庄——据传,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一扈氏从枣强县扈嘉会村迁来定居名扈庄。距公社正东5.1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时庄——据查,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时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开荒屯田定名时庄。距公社正东5.6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盛树林——据传,唐朝初年,此处树林茂盛,后有人定居于此,定名盛树林。距公社正西偏南4.6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水东屯——据查,因村中无甜水,原名苦水屯,清朝末年,一县官路经此村,认为村名带苦字不吉,根据村西有一大坑,坑长年有水,便改村名为水东屯。距公社西南偏南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子路——据查,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有一巡抚进京,路经此处,停轿为炊,于是假官赐福,定“止路”村之名,意在留存官气,宝贵不去,因止路与孔丘弟子“子路”谐音,后又改为子路。距公社西南偏南2.7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杜庄——据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迁民来此定居,成村落后,因杜氏家庭渐旺,故名杜庄。距公社西南偏南2.9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郑庄——据传,清朝初期,此处是枣强县郑小营一个官宦的庄园,故名郑庄。距公社西南偏南2.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宋庄——据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一宋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定村名宋庄,1982年改名宋杨庄。距公社正南1.9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吴庄——据传,明朝永乐(1403――1424年),吴氏奉诏从山东莱阳迁此定居,以姓氏定村名吴庄。距公社东南偏北2.8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冷五头——据传,明朝初期,此村是由原泯灭村庄五方镇街头巷尾集聚而来的村民,故取名五方头。后因姓氏形成冷、高、常五方头三个自然村。1956年三村合一村改称冷高常村。距公社西南5.4公里,耕地亩,83年村民人。高五头——同上。常五头——同上。

要旅游,找畅游!畅游旅行社,给你不一样的旅游!

长按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ji/2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