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古代文化遗址的挖掘,饶阳县“诗经台”已被不少人所熟知。然距“诗经台”仅三里地之遥的另一处高台却鲜为人知,仍被历史所尘封。当地人把这座台称之为“北台”,“诗经台”则称之为“南台”。因两台南北相望,故为南北“姊妹台”。 北台,全名为“上方先春台”。古籍记载“饶阳,真定属邑也,境内誌古迹几十处,而上方先春台尤属第一胜景。台在县城之东,北齐村之左。去村里余,卓峙中野,正岁和煦则苔痕早茂,风雨特至则云雾冥迷。相传以为自汉迄今神异特著焉,盖天造地设鬼神集灵之所也。”看来先春台的确有些来头。 说它先春,据老人口述,先春台旁有一井,井水很旺,从井口可以看到水面。井水清冽泛绿、甘甜凉爽,人们称之为“龙井”,此井之水称之为神水。更为神奇的是每年正月,当大地草木仍枯败之时,井周围的草却先绿了起来,这成为此处的一大景观,这也可能就是先春台的由来吧。 说到上方先春台,不得不说“龙母娘娘庙”。对于龙母娘娘庙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侠客刘二封从湖北发现两座汉白玉神碑。此碑夜间放光,有金鱼游走以为奇。便在夜间施展“夜行术”,把碑挟在腋下一路疾行准备运到老家北齐。当走到村东南角时正好鸡鸣,夜行术失灵,把碑放在先春台旁后盖龙母娘娘庙。这种说法难以置信,但正是基于人们对龙母娘娘庙的深厚感情,所以赋予了她很多美丽的传说。 据古籍记载,明洪武初,北齐村之乡宦刘俊曾任湖广布政使,在洞庭湖畔,见湖中一罕见大木漂浮水中,水涨水落不沉不去,以为神木,“祈而请之立为龙神之主”,辗转运至故乡北齐村。而这时上方先春台已家喻户晓,便把神木运之台上,并在此建“龙母娘娘庙”。此处正是北齐村的东南角,流班寨的东北角。附近村民闻之皆来瞻仰朝拜,一时香火很盛名气很大。当时,饶阳县流传的一句民谣“南北齐、流班寨,诗经、往喃(万艾)上方台。”上方先春台已经成为附近村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龙母娘娘庙”占地五亩,中间为正殿,台高两米,东西长约二十米。大殿正门内左右两侧为“哼哈”二将把守,正殿中央为龙母鎏金塑像,左前方有一全身龙王的雕像,威严中透着慈祥。在龙母的正前方有三尊塑像,分别为大、二、小三位龙女,她们体态娇美、神情飘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龙母鎏金塑像的背后,有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因她和龙母背对背,正好背南面北,所以称为“倒坐观音”。龙母娘娘为民间天降甘霖,观音菩萨普渡众生,她们合力保佑着这一方百姓,可见当初创建者的良苦用心。古人曾有诗赞曰:谁命高台作上方,五云深处建龙堂。只缘早识东皇面,独占春风第一芳。 龙母庙建成后,刘氏家族及流班寨乡绅不断对其修葺扩建,使其规模不断扩大。据载:洪武初,刘俊建庙;洪武十三年,其后人刘德臣再次更新;永乐九年,刘昌荣偕刘逊再次翻新。嘉靖年间,刘氏族人刘宿、刘佐偕流班寨乡绅许志平、许大全再次扩建。于正殿的东面辟一殿以祀泰山之神,祈求保佑地方五谷丰登。西面扩一殿以祀地藏之神,祈求天地以赐福。在正殿的前面营建钟楼、鼓楼各一座,自此晨钟暮鼓从不间断。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人们靠天吃饭,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天地神灵。 龙母娘娘庙从正面观去,恢弘大气、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光鲜照人。古人有诗赞曰:高台迥出上方清,独占先春旧有名。玄閬风歊云裹影,青冥天奣日边晴。烟霞霭之常舒彩,花木忻忻易向荣。自是韶光殊下界,登临端不让蓬瀛。”登临上方先春台龙母娘娘庙,如临仙境。 龙母庙闻名乡里的另一主要原因:龙母能使天降甘霖。古时候,农村没有水利设施,只能靠天吃饭,所以对天地神灵便崇拜到极致。尤其是这一方百姓,滨临滹沱河,而滹沱河常年泛滥,所以过的是“春旱夏涝“的日子。每年逢清明节前,人们准备春种,附近的村民便敲锣打鼓来龙母娘娘庙求雨。他们在龙母像前,虔诚的焚香跪拜,祈求龙母降雨。说来也怪,每次都如愿以偿。 饶阳县屯里村,离先春台有十八里之遥。据说每次求雨,都是求雨的队伍刚刚到家,雨便如期而至。所以当时人们都说,龙母庙的娘家是屯里村的。看来人们在崇拜这些神灵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浓厚的感情。古有诗云:高台百尺近星辰,台上龙潭旧有神。祈雨祈晴多显应,先春普作万年春。 上方先春台龙母庙盛于明清时期,清末开始衰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庙殿已经破败不堪,庙里僧尼只剩正顺、正心二人主持,还有一尼姑料理庙里香火大事。现遗址只是一荒丘。(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编者删除)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