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央视春晚走基层栏目说出了衡水市财政局驻杨各庄村工作队全体驻村干部的心声。每次踏上驻村路,驻村队员们心中总牵挂着杨各庄村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几许牵挂,几许砥砺前行,迎来的是全面脱贫的佳绩。

杨各庄村隶属于饶阳县五公镇,年被识别为国家级贫困村,年底脱贫出列。全村共有4个生产队,户农户,总人口人。村行政面积余亩,耕地面积余亩,村主导产业为棚室,种植达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凝聚力强,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2人。村民代表27人,党员59人。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66户人,年已全面实现脱贫。

讲政策摸实情扶贫路上砥砺前行

驻村工作队三名队员都是“80后”,驻村第一书记赵城钢38岁,队员王涛、赵飞35岁,是饶阳县目前平均年龄最年轻的驻村工作队。

驻村工作伊始,三个年轻人一头雾水,但是面对繁重的帮扶任务,他们没有退缩,选择迎难而上,学习农业知识,熟悉帮扶政策,入户走访贫困户……时间长了,他们的普通话变成了方言土话,政策文件专业术语也变成了家常话,宣讲了政策,贴近了百姓,还摸清了贫困户家中实情。他们根据各家各户情况详细制作台账,从耕地、补贴、收入、大病、残疾人、子女上学情况都做了详细登记,可以说台账在手,事半功倍。

去年冬天,在迎接国家检查时,他们起早贪黑入户和贫困户促膝相谈、一项一项了解贫困户各类优惠政策知晓度,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冬天天冷、雪天地滑,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家串户,把党对贫困户的丝丝关爱注入他们的心田,让贫困户感党恩、鼓足劲,扶贫又扶志。交心的帮扶达到了相互感动的效果,贫困户主动配合工作,驻村干部也鼓足干劲再加码,咬紧牙关发挥实干精神,抓住最后冲刺时机,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脱贫一户一档,做到了资料详实、数据准确。

抓产业出方案因户施策注重实效

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驻村工作队制定了详细的产业扶贫计划,坚持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棚室种植和托管代养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扶贫步伐。鼓励村内贫困户种植高附加值的葡萄、养殖牛羊,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刘战功就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他扣建两个冷棚,共计获得元的政策补贴;同时享受政银贷款免息优惠共计贷款人民币5万元、政策优惠期限3年。第一年实现年收入4万元,第二年实现年收入8万元,第三年实现年收入16万元,这一连串逐年成倍增长的数字就是政策拉动增收的最好佐证。每当刘战功提起扶贫政策带给他的帮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得多啦!”(饶阳县方言,指党的政策非常好。)

数据准质量高拓宽销路助农增收

帮扶工作中,数据精准录入是一项非常纷繁复杂的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有时为了改正错误数据,工作队常常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

没有白吃的苦,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换来的是线上线下的数据精准统一,底数清、情况明。始终高标准要求各种台账和档案资料,规范提升扶贫手册质量,杨各庄脱贫攻坚台账是一大亮点,经常有其他县乡来学习。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户开拓网上市场空间,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教棚室种植户在手机上注册京东扶贫APP,讲解每个操作功能,让他们学会在京东网络平台做生意,做到线上出订单,线下做产品,大大拓宽了脱贫增收渠道。

细微处显大爱脱贫攻坚温暖人心

驻村帮扶工作,杨各庄工作队员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都显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

每个驻村干部带着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帮扶户排忧解难,把帮扶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当事业的干。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在职能部门补缴养老保险、办理残疾证、办理贷款贴息手续、办理大学生资助手续、协调解决贫困户住房宅地基问题、联系技能培训。逢年过节工作队给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寒冷季节里又送去过冬棉衣、棉被,还帮助贫困户销售葡萄。天寒人心暖,工作队的热心暖心帮助,得到了贫困户的信赖和好评。

驻村工作队还利用工作队经费元,将杨各庄村村委会屋顶进行了修缮,解决了村委会办公场所漏雨问题。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向市财政局争取资金进行废弃坑塘硬化改造项目,改善居民环境,造福于杨各庄村人民。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积淀真情。既然选择了帮扶工作,驻杨各庄村工作队就必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铸佳绩、不辱使命!

联系人:衡水市财政局赵文静赵城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ly/6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