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引子 最近几次去燕赵艺术市场,淘到几本有关石家庄解放的书。加上过去淘的一些,算得上一个系列了。石家庄是我们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在我军战史上被誉为“解放大城市之创例”。它的攻克,使我军积累了城市攻坚的战术经验,打破了国民党对我解放区的分割包围,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北解放区的成立并形成稳固的大后方、主动开展外线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石家庄的解放,还为中共中央迁址西柏坡创造了条件,使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积累了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的宝贵经验。年11月12日,恰逢石家庄解放70周年,这更显示出这些史料的收藏价值。我翻阅着它们,仿佛回望到我英勇的人民军队血战石家庄的历史烟云,看到一个个英雄将士在战场上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在近代,天津、保定都曾作为河北省会,相对于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建城史的津、保二城,石家庄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一跃而成为河北首府,在一些人眼里,总觉底气不足而受到非议,因为它没有津、保等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没有作为地区首府的辉煌历史,仿佛一个浑身沾满土气的暴发户突然崛起,让一些守旧势力难以接受。但凡一个城市的兴起,肯定有着它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以及特定的时代条件融注到它身上的独有禀赋。北京和天津、保定和正定、邯郸和大名、冀州和临漳,这些古城历史上都曾作为河北首府,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交通的发达、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物资的充裕,然而它们失去省府的地位,多也是因时代或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它们丧失了本身原有的优越性。区域中心城市的生成及影响力的消长,多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力量和规律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同样,作为太行山东麓平原、本属于获鹿县一个普通小村的石家庄因近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贯通而获得了发达的交通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从而带动了经济和城市的迅速扩张。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人民政府拥有的第一座大城市,它所蕴含的深厚的革命文化和宝贵的红色基因,也是人民政府对它情有独钟并助力它迅速在华北平原崛起的重要机缘。这些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和复制的。 (秋末一次淘的书) 石家庄的前世 年秋,我曾在石家庄棉一旧书市场淘到一本《石家庄地名志》,这本书由石家庄市地名办年编印出版,橘黄色封皮,32开本,厚达页,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书法家楚图南题写书名。封面设计新颖华贵,横排四行宋体字书写了石家庄的市辖区和市中村。石家庄村作为这座现代化新城的发轫地,名字排在首列四个市辖区之后,彩色插图后安排了多幅表现石家庄村建城前的地理图表,在内文96页详细介绍了石家庄村的由来和历史人文景观。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开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发轫与腾飞后,而又隐没在都市尘嚣中的小村庄的前世今生。 据明嘉靖十四年(年)上京村重修毗卢寺碑文及其它史料记载:石家庄村为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区)留营社下辖小村,位于县城东35华里处,居民一百五十多户,人口八百余,村内有街道六条,庙宇六座,水井四眼,村外有坑塘和洼地六座。村西有三皇姑庙,因距休门村七里,距振头村七里,距留营村七里,距柏林庄奶奶庙也是七里,又因振头、留营、休门、东焦、袁营等村到正定府必须在这里拐弯,所以又叫七里湾庙,后名湾里庙。旧址在新开街(今兴凯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村东南有火神庙,旧址在北大街南口新华路上。石家庄村有殷、于、姚、马、卢、胡、白、潘、赵、谷等姓氏,其中殷、姚是两大姓。村庄位置在新华区东南部,其范围,东至北大街,西至西横街西侧北于家胡同一带,北至北后街北侧,南至丁字斜街至大桥路一带。面积约半平方公里左右。如今石家庄村原来的村貌早已无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仍存在的北后街、西横街、西连湾、东连湾、殷家湾、殷家胡同,是经过改造的原有街巷。如今在都市中寻觅,仍可见北后街之名,西横街、西连湾、东连湾、殷家湾、殷家胡同这些老街巷,如今连街名都难觅了。 (以上两图据自《石家庄市地名志》。年石家庄村轮廓示意图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编绘;年石家庄全图根据年7月出版《京汉铁路旅行指南正编》附图复制) 关于石家庄村的由来,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这村子是因石姓建村命名;一说,该村最早有十姓居民,按谐音演化为石家庄村;一说,是这个村子石匠很多,故名;还有一说,据《获鹿县志》(光绪本)记载,乾隆年间,在石家庄村东南约五六华里的休门村,曾出土一块“大唐故成德军节度使下左金吾卫大将军试殿中监石府君墓志铭”,石府君讳神福,字忠良。这块石碑记载的石姓将军,是否与石家庄的由来有关,有待考证;笔者另有一种推测,石家庄村西南七里的振头村,在隋开皇三年()至宋开宝六年()曾经作为石邑县治和恒州州治年之久,石家庄村与振头村是邻村,地脉相近(另外,石家庄东北约十余华里的东古城村,在战国至唐初的千余年间,曾是东垣县、真定县、真定国、常山郡、恒州、恒山郡治所,唐初,郡、县移至滹沱河北的正定城后,这里仍称常山城,直到唐末),约略说来,这块土地也曾有过长期的地域中心城市的历史。那么石家庄村与石邑县或许也有些渊源呢?当然,以上说法都有待考证。 (车辆厂后街位于石家庄村东;北后街是迄今保留数百年的老街名;根据年《石家庄市地名图》编绘的新华区密集街道图,里面仍然有殷家湾的老街名) 自京汉、正太铁路在石家庄村相继建站后,正太总机厂在石家庄村东建厂,使这个小村陡然增加了一万七千多名产业工人,后来石家庄焦化厂、大兴纱厂、新记电灯公司、自来水厂、井陉煤矿、同义兴铁工厂等现代企业又陆续建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奠定了石家庄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年,北洋政府将石家庄村与休门村合并,定名石门市,并建立石门市政公所。解放前夕,石家庄市有人口约20万,工厂企业27家,商户多家,是华北地区连接华东、华南和晋绥的战略要地和工商重镇。 (本图自《石家庄市地名志》,据石家庄市城建局资料编绘) 解放石家庄 在9月24日淘的几本书中,有一本《解放石家庄史料汇编》(石家庄党史资料第三辑),红褐色封面左上角是鲜红的党旗图案,书名“解放石家庄”五字描金,下书,寓意解放石家庄的时间。封腰是我军当年攻进市区的影像资料。封面设计并提名是李午申,绘图郭英。这位李午申先生年毕业于河北师大,曾任青春岁月杂志社副主编,河北省硬笔书协主席,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美协、书协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年曾主编河北省硬笔书协报纸《硬笔书苑》。该书由石家庄市委党史征编室编印于年八月,其时石家庄已解放将近38周年。 《解放石家庄史料汇编》扉页后是朱德总司令的贺诗《攻克石门》,其后是参与指挥解放石家庄战役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杨得志、第二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的题词,以及中共中央贺电,当年战役的资料图片、解放石家庄示意图等。内文分回忆文章、扫清外围、突破市沟、街巷激战、宣告解放、军纪严明、战斗总结、肃清残敌、烈士英名录九部分。在回忆录栏目,收录了朱德讲话《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以及直接指挥或参与战斗的聂荣臻、杨得志、杨成武、郑维山等八人的回忆文章。 (本图自石家庄党史资料第三辑《解放石家庄》,石家庄市委党史征编室编印,绘图郭英) 郑维山在解放石家庄战役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年授衔中将。据他在本书的回忆文章《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中描述,日本侵华时期,鉴于石家庄的重要地理位置,日本人在石家庄驻扎了华北侵华日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建有六座兵营,并修筑了大量军事设施。国民党第三军接收石家庄后,在日军军事设施基础上,构建了三道防线,形成纵深、梯次的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周长六十华里,深七米,宽六米的外市沟。沟外沿设有鹿寨、铁丝网和布雷区。沟内沿筑有高碉、伏地碉一千多座,主要地段设有电网。其后是环形铁路。六驾铁甲车昼夜巡逻。第二道防线是周长三十六华里,深、宽各五米的内市沟。沟外沿设有铁丝网、鹿寨和挂雷,沟内沿筑有比外市沟更稠密的高碉、低碉、伏地碉和野战工事。内外市沟之间的柏林庄、高柱等十余个村镇均筑有工事,形成犬牙交错的火力支撑点。两道市沟以交通壕、地道相连通,沟内蓄水,水下暗设尖桩、鹿寨。第三道为市区防线,在主要街道和路口筑有碉堡群,设置大量路障。市区防线的核心是市中心的大石桥、火车站、正太饭店、铁路工厂、发电厂等高大建筑组成的永久性坚固堡垒,以大石桥为指挥中心。三道防线之外,还在市沟外围的大郭村,东西三教、南北翟营和云盘山等处,设置警戒阵地。敌人通过两年多的辛苦经营,把石家庄建成了一个沟壑纵横,六千多个明碉暗堡密如蛛网,如钢筋铁桶般的军事重镇,其坚固程度在华北战场屈指可数。国民党曾疯狂叫嚣,共产党全面反攻已有好久了,还没有攻下过一个大城市,他们就是三年也打不下石门!清风店战役后,石家庄市内还驻有国民党第三军主力部队五个团,保安队两个团,另有19个县逃亡地主组成的“东进”、“南进”、“北进”指挥部,总兵力约两万四千余人,仍是插入我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心腹大患。 解放石家庄战役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的杨成武在《石家庄攻坚战》回忆,清风店战役消灭了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的主力,使石家庄守敌骤然减半,其正规部队仅剩一个师,为挽救败局,敌人匆忙空运一个团加强守备。在清风店战役结束后第三天,党的野战军前委召开旅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研究乘胜解放石家庄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朱总司令做了重要指示,提出“勇敢加技术”的口号。会议决定:由郑维山、胡耀邦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三纵之第七旅、第八旅、第九旅从市西南方向主攻;由曾思玉、王昭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四纵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从东北方面主攻;由唐廷杰、王平指挥的冀晋兵团之独立第一旅、第二旅和第四军分区部队从市西北方向佯攻;由周彪、李天焕指挥的冀中兵团之独立第七旅、第八旅、第十一军分区和太行军区部队从市东南方向佯攻;由高存信、李呈瑞指挥的炮兵旅配合三四纵进攻;由陈正湘、李志民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二纵和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旅、第三和第九军分区部队集结在定县南北地区打援。这次战役晋察冀分区和中央局动员民兵一万一千余人;民工八万二千余人;担架一万余副,牲口一万余头,大车四千余辆。准备了八万发炮弹,一百五十万发子弹、六万斤炸药,二十七万斤攻坚器材和二十四万斤主副食品运往战地,保障了训练和作战需要。 年11月6日零时,石家庄战役打响。6日至7日扫清了外围各据点。8日我军向外市沟发起全线进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直接指挥了解放石家庄战役,据他在《乘胜夺取石家庄》一文回忆,6日至8日,我军攻占了石家庄西北面的大郭村飞机场和东北面的制高点云盘山,揭开了石家庄战役的序幕。由于我军占领了机场和云盘山,使敌人失去了外围的支撑点,我军依托云盘山,炮击了市内的发电厂,切断了整个市区电源。这三战对敌人是重大打击,为我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日,我军突破了外市沟和内市沟,进入了激烈的市街战斗。虽然敌人层层设防,战斗打得很艰苦,但由于战前准备工作充分,每个班组都带有轻便简易的爆破器材,在巷战中,我们的战士避免了在市街上作直线运动,实行破墙连院的方法逼近敌人,不但减少了伤亡,而且进展很快。我们的战士打得十分英勇,有的班、组和个人,人自为战,勇往直前,突然在敌人面前出现,使敌人措手不及,陷入慌乱之中,成了这些战士的俘虏。总的说来,市区内的战斗相当顺利。在敌人的核心工事大石桥、正太饭店和车站被我攻克后,整个战斗就结束了。连续六昼夜的石家庄之战,我军全歼守敌二万四千余人,俘虏了包括敌32师师长刘英在内的高级军官多名。缴获坦克9辆、火炮余门、枪一万余支、铁甲车5列、机车90台、汽车辆。 (我军攻占正太饭店。图片来源《解放石家庄——纪念石家庄解放45周年》,下同) (我军向大石桥推进。) (我军在正太饭店搜索残敌) (敌核心工事大石桥下的附录) (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右二为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 (今天大石桥旁的古树,笔者摄) (今天的大石桥古韵犹存,笔者摄) (以上四图为今天的正太饭店。正太饭店随着年正太铁路的通车,建于石家庄正太铁路起点。是当年的豪华饭店。吴禄贞、孙中山、黄兴、蒋介石、张学良等名人曾下榻于此。笔者摄) 为了解放石家庄,我军千余名战士血染疆场。《石家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收录了游德顺口述、贾千锁整理的《浴血奋战石家庄》一文。游德顺是冀晋二旅六团二营四连指导员的通讯员。他们连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曾作为团里的尖刀连,突破了外市沟,参加了坚守柏林庄战斗。他们连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个个都是打仗的能手。他们尖刀连率先突破外市沟后,攻入柏林庄,为了掩护二连突破内市沟任务,他们奉命坚守柏林庄,整整坚守两天一宿,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反扑,任务完成后,全连人只剩十来个人了,个个满身满脸都是泥土,就像是在地下埋了好长时间刚刚被刨出来似的。他们没想到退缩,只想着再多打死一个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他们冲向敌人的北兵营,配合兄弟部队展开巷战。他们还炸毁了敌人的一个暗堡,活捉了敌人一个排。 解放石家庄我们共牺牲多少名战士,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统计有人牺牲(另有统计数字是0余人)。《解放石家庄》这本书的烈士英名录栏目收录了烈士英名人。其中深县籍战士牺牲最多,为80人,其次是平山县64人,行唐县55人,束鹿县(今辛集市)50人,井陉县44人,唐县42人,定县(今定州)39人,晋县(今晋州)35人,无极县35人,交河县(今泊头市)32人,藁城县(今石家庄市藁城区)31人,望都县24人,正定县、曲阳县各21人,灵寿县、任丘县(任丘市)各20人,新乐县(新乐市)19人,河间县(河间市)、献县各17人,安新县、文安县各16人,赵县、武强县各15人,深泽县、沧县各13人,获鹿县(鹿泉区)、安国县(安国市)各12人,安平县、宁晋县、井陉矿区各11人,蠡县10人,完县(今顺平县)9人,饶阳县8人,博野县、阜平县、大城县各7人,肃宁县5人,清苑县、满城县各4人,衡水县(今桃城区)、枣强县、吴桥县、涞水县、徐水县各3人,栾城县(今栾城区)、霸县(霸州市)、青县、临城县、高阳县、高邑县各2人,等等,这名烈士来自河北省75个县,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石家庄的解放和新生。 (以上二图为解放石家庄战役,深县、束鹿县、行唐县牺牲的我军战士。据石家庄党史资料第三辑《解放石家庄》) 解放石家庄战役可谓将星荟萃。据不完全统计,从指挥和参与作战的将士中,走出了一位开国元帅,一位开国大将,三位开国上将,六位开国中将,三位开国少将,还有一位唯一没有授衔的国防部长耿飚。这些将帅是:开国元帅聂荣臻;大将罗瑞卿;上将杨得志、杨成武、李志民;中将郑维山、曾思玉、李天焕、唐廷杰、陈正湘、周彪;少将傅崇碧、高存信、李呈瑞。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文职军官和解放后参与管理建设石家庄的干部中,走出了一位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一位铁道部长刘建章、一位教育部副部长臧伯平、一位公安部副部长王昭。 除了这本《解放石家庄》史料,我淘到的有关解放石家庄的史料书籍还有《解放石家庄——纪念石家庄解放45周年》(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党史出版社年出版),这是一本图片资料集,收录了有关石家庄解放从扫清外围的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到肃清残敌、建设和保卫人民城市等幅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历史图片幅;《解放石家庄》(上下卷;城市解放系列丛书)(石家庄市档案馆编,年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著名作家李丰祝创作的长篇小说《解放石家庄》,封面设计陈亦逊,在石家庄解放30周年时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解放廿年跃升首府 《河北文史资料》(第21辑),开篇收录了原教育部副部长臧伯平的《回忆解放初期的石家庄》一文。臧伯平青年时期就读于冀县六师和保定二师,早年参加革命,年任晋察冀五分区专员兼五分区后勤司令员,石家庄解放后,调石家庄工作,任建设局局长。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当选为副市长。他回忆了我军进城后,首先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开始了伟大的建设工作,把敌人破坏的街巷道路进行修整,把中华大街这条主要干线,由土石路改为柏油路,然后建设了人民公园、人民体育场、人民剧院、医院,同时改建了各级各类学校,整顿了旧市场,建起新国营商店,更重要的是统一了货币,建立了各级各类人民团体。进行了肃反、土改、巩固胜利成果等一系列工作。他回忆,为了取得城市建设经验,中央委派李维汉、黄敬、胡乔木、齐燕铭同志长期住在石家庄指导工作。特别是朱总司令非常关心石家庄市的工作,他有一段时间常住石家庄,他们时常请朱老总来给做形势报告。年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驻地都在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人民日报也在石家庄创立。 臧伯平还回忆了毛主席年春住在石家庄胜利公园休养并修改《毛泽东选集》的一段往事。在他的文章之后,是杨振华的回忆文章《石家庄解放初期琐忆》,杨振华是石家庄第一任市长柯庆施的随身警卫员。在这篇两万余字的回忆文中,他叙述了石家庄战后恢复与建设、柯庆施市长印象、入城后第一次整风、临时薪金制挣小米、蒋机轰炸与地面偷袭等往事,尤其是中央首长在石家庄这一部分,回忆了毛主席在年12月的一个雪夜来石家庄看戏的故事;陈毅给柯庆施开玩笑让他买螃蟹的故事;朱德、任弼时视察市容的故事;邓颖超在石家庄看望郭兰英、丁玲、大兴纱厂女工,以及参加首届石家庄市妇女代表大会的故事;柯庆施招待刘伯承、邓小平在石家庄吃涮羊肉的故事。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央领导人对我军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的深厚感情。 {年3月,邓小平(右一)、贺龙(右二)、聂荣臻(右三)、蔡树藩(左一)在石家庄。图片来源《解放石家庄——纪念石家庄解放45周年》。下同} (任弼时、陈毅、粟裕、李先念等在石家庄) 在石门解放四十四天后,即年12月26日,人民政府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据《昨天——河北历史上的日》记载,年5月,中共中央迁址西柏坡。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石家庄创刊(年3月15日迁北京),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头。为适应整个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华北人民政府。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27人组成的政治委员会,推举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年8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市正式成立。年9月26日,石家庄市划归华北人民政府领导。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中国人民银行旧址。俗称“小灰楼”) 年8月1日,石家庄市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辖市。在河北省省会迁来前,石家庄一直是石家庄地区专署所在地,石家庄市与专署有过多次分合省置。在解放后的20年内,石家庄市作为石家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一五”时期,国家就在石家庄布局建设了华北制药、炼钢、棉纺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是支撑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早在“一五”时期,河北省委就有把省会迁到石家庄的计划,省政府驻地初选在桥西区,后来改在桥东区,并获得中央批准,后来因故搁浅。年1月29日,河北省会迁到石家庄市。年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到南方视察路过石家庄,找河北省革委会负责人李雪峰谈话,问及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好,还是设在保定或天津好?李雪峰出于战备考虑,回答石家庄离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认为还是石家庄好。到年1月,当时的省革委会领导人刘子厚等向中央请示,认为河北省省会还是搬回保定为好。这个问题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时,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会不要再迁。刘子厚在3月24日传达了河北省省会不再搬迁的决定。从此,作为河北省首府,石家庄迎来了它建城史上的新篇章。 (石家庄雨后西山。笔者手机摄) (石家庄西山云霞。笔者手机摄) 赵云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