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在饶河之北,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属瀛州,后改属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属河北道西路深州,后改属河北道东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废深州,先后改属南平州、河间帅府深州、真定路晋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属直隶深州,年为直隶省深州,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饶阳县隶属河北省,年,河北省人民成立,饶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年改属石家庄专区,年先后隶属沧县专区、天津市,年改属石家庄专区,年置衡水专区,饶阳县改属衡水专区,年,衡水撤地建市,属衡水市至今。 自然资源 饶阳县境属黑龙港流域,地处华北平原,地表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全县有耕地58万亩;县境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水、粘土等矿产资源。主要为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及县外流入境内的客水。 历史名人 毛苌 毛苌(?-?),西汉时饶阳县南师钦村人。《汉书》儒林传载:“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太平寰宇记》载:“苌,饶阳人也。今有存宅。”清乾隆《饶阳县志》载:“毛苌宅,在今饶阳县师钦村。村南有台,名诗经台,相传是当年毛苌讲经之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大搞焚书坑儒,从此诗书奇缺。汉初,传诗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燕人韩婴)3家,都立于学官。毛诗(毛公)晚出,未得立。后3家遂绝,“独毛公之学传于后世。”《诗经》因为是毛公所传,又称毛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汉武帝立《五经》后,才称《诗经》,与《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并称为《五经》,成为儒家经典。《汉书》艺文志载:有毛诗29卷和毛诗故训传30卷传于世。东汉末,郑氏为其作笺。唐初,孔颖达为其作疏。《诗经》共40卷,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总计篇。 刘献之 刘献之(?-?),北魏时博陵饶阳(今留吾村)人,少时孤贫,曾受业于渤海程玄,以后博览群书,成为北魏的经学家,当时被称为“儒宗”。“魏承丧乱之后,五经大义,虽有师说,而海内诸生多有疑滞,咸决于献之。” 刘献之学问渊博,尤其精通《春秋》和毛诗,其弟子名闻魏齐。《北齐书?儒林传》称:“魏齐以来,通毛氏学者,多出献之之门。”北齐名儒刘敬和、刘轨思就是他的学生,其影响涉及北周和隋唐。 刘献之著有《三礼大义》4卷、《三传略例》3卷、《毛诗序义》1卷,这些著作当时颇为流行。当他正注《涅磐经》时,未完成即去世。刘献之有4子:放古、爱古、修古、参古。 《魏书·儒林传》有刘献之传。 李义府 李义府(-),唐代饶阳人。后迁永泰(今四川盐亭)。 唐贞观八年(年),剑南巡察大使李大亮因李义府有文才,奏表推荐,“对策擢第”,任门下省典仪。不久又升任监察御史馆直学士。唐高宗时,任中书舍人。唐永徽二年(年)加弘文馆学士。不久又升任中书侍郎,赐爵广平县男。唐显庆元年(年)又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为侯。显庆二年(年)任中书令。龙朔三年(年)升右相。后因罪流放崔州,乾封元年(年)死于流放地,时年52岁。 李义府出身微贱,虽官居右相不得入士流。因此,他曾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并收天下旧志焚之。 李义府颇俱文才,唐太宗时曾受诏与他人共修《晋书》。唐高宗时,又3次受诏监修国史《唐史》。当时,和太子司仪郎来济俱以文翰见重,时称来李。李义府有文集30卷传于世,又著《宦游记》20卷,未完成即亡。 李义府虽官居右相,又有文才,但因他善于吹拍武则天,而对人笑里藏刀,以柔害物,故时人称之为“李猫”。 李义府有4子:长子李治,曾任率府长史;次子李津,任太子右司仪郎;三子李洋,曾任千牛备身;四子李湛,字兴宗,6岁授周王府文学。唐中宗即位后,封李湛为赵国公。 李崧 李崧(?-),五代时深州饶阳县五公村人。其父李舜卿,任本州录事参军。李崧年幼时聪明过人,善写文章。成人后,先任镇州(正定)参军。后封为兴圣宫巡官,拜协律郎。后唐时为魏王继岌掌书记。继岌伐蜀时,李崧仍为掌书记。伐蜀回来后,任盐铁判官,后以内忧之因去职还乡里。范延光在镇州时请李崧掌书记。后任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契丹入侵雁门关时,李崧推荐石敬塘为将,以保太原。石敬塘得兵权后,自称为晋高祖,率兵入京。李崧乱中藏于民家。石敬塘召拜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后来契丹灭晋,封李崧为太子太师。耶律德光曾说:“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可见对他的器重。后汉破契丹后,因李崧被契丹所重用,便收其田宅,将其赐给苏逢吉,并于后汉乾祐元年(年)将其杀死,灭其族。宋朝初年,族侄李?P为其鸣冤,得以昭雪。其子李璨为常熟令,后调京师任著作佐郎,官至右赞善大夫。李崧有《珍珠集》传于世。 高源 高源(-),字仲渊,元代晋州饶阳人。其父(汝霖)在真定(今正定)为廉访司照磨,在赴东平任职时遇盗被杀。高源年幼好学,特别孝敬母亲。曾任齐河县尹,去官10年,那里的百姓还为他立碑。高源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在任江南浙西道佥事时,常州有一个叫马恕的贪官,强霸民田,多有不法,高源得知后,上书弹劾。马恕非常害怕,便贿赂权臣阿合马,诬陷高源。高源被捕入狱。不久,忽然又把他释放。原来,高源过去的邻居们,大都是阿合马的姻亲,素知高源孝敬母亲,并且知道他坐牢是冤枉的。都找阿合马说:高源是个大孝子,不但我们知道,老天爷都清楚,所谓的罪状并非事实,如果妄杀高源,有悖天意,是不祥之兆。阿合马感悟,便把他放出来,重新委以重任,改任都水监。在任期间,他兴修水利,开通惠河,百姓深得其利。后来任同知湖南道宣慰司事。不久去世,终年77岁。 田唯嘉 田唯嘉,字陆海。明代饶阳人。祖籍口外小兴州,明初逃兵荒到北歧河村居住。其父田茂春死后葬于饶阳城东。清乾隆《饶阳县志》所载“石人墓在东关外,墓前翁仲对立,其人与年代无考。”其实便是田茂春之墓。 田唯嘉幼年跟随父亲学习,万历年间先后中举人、进士。初任河南省项城知县,任职不到一年又调祥符县。后来历任江西道御史、山东道御史、监察御史。他“弹劾不避权贵,”因此曾被削职。崇祯初年,又被起用为应天府巡按,后来一直升到吏部右侍郎。在都城戒严时,因守正阳门有功,升任吏部尚书,加从一品服色,不久辞官回家。李自成起义军进京后,曾派兵攻占饶阳,委派了县令。农民政权在饶阳存在40余天,县令便被田唯嘉等人杀害。清朝初年,曾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但他托病推辞。不久病故,葬于饶阳城东留吾村。 许佩坚 许佩坚(1-),饶阳县寺岗村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成绩出众,从小就同情穷苦人。 年许佩坚前往北平牛栏山求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民二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84师3团2营任连长。在国民党军队里,普遍吃空名额、克扣军饷,当官的欺压士兵,许佩坚非常失望,离开了国民党军队。 年,许佩坚在北平结识了黄敬(曾是中共北方局负责人之一)、张化鲁(抗战前保属特委负责人之一)、黄承宗(抗战前保属特委负责人之一),在党组织的启发诱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许佩坚回到饶阳,组织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年冬,党又派他到国民党38军做地下工作。他多次准确地为党组织提供情报。年秋,他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古北口失利后,回到饶阳。恰遇范克敏叛变,到处搜捕共产党员,便又回到北平,住在前门外打磨场天达店,主要任务是联络国民党29军官兵,宣传抗日和共产党的主张,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做了大量工作。 年1月的一天早晨,黄敬、许佩坚等人正在开会,国民党宪兵3团的特务包围了会议地点。黄敬立即组织大家销毁文件,分散转移。当黄敬刚刚翻过后墙,两个特务发现正要追赶,此时,许佩坚扑上前去,凭着年轻力壮,又会武术,一拳打倒一个特务,又飞起一脚踢倒另一个特务,掩护黄敬安全脱险,他却被捕入狱。 年底西安事变后,中共保属特委为组织河北地下抗日武装,派刘俊生(肃宁县人)赶往南京,做营救工作,不久许佩坚被保释出狱。年初,奉保属特委指示,许佩坚回到饶阳,与田同春、刘俊生等组织抗日义勇军。 “七·七”事变前后,饶阳县抗日义勇军正式成立,许佩坚任军长。为了充实这支抗日武装,他到处奔走,宣传抗日,鼓励青年参军。部队很快由七、八百人猛增到余人。接着,他带领部队剿灭了深县土匪徐二黑,智取了献县土匪白七,改造了肃宁土匪曹志珍,吓跑了武强土匪刘代峰,镇压了饶阳土匪甄会辰,为深、武、饶、安、献一带抗日工作打开了局面。 年冬,这支武装编为“河北抗日游击军第一路军”,许佩坚任总指挥。年夏,又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四团,许任团长。他率团转战南北,在群众中有“铁军独四团”、“打不烂的独四团”等光荣称号。年11月,日军在曲阳县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许佩坚指挥部队与敌人巧妙周旋,运用策略牵着敌人鼻子走,先后进行了十八盘、白华山、娘子神、五丈湾等共30余次战斗,胜利完成了反扫荡任务。年12月,为了保卫山区根据地和分区机关,“独四团”担负了监视并阻止敌人进攻的任务,在曲阳县与敌人进行了一个月不间断的战斗。许佩坚曾亲率部队打过敌人前沿重要据点——党城,搅得敌人日夜不安。后来日军不断增兵,准备与独四团决战。年1月(农历腊月初八),部队开始换防,由李金才团接替他们。换防中,当二营、三营出发后,曲阳、定县、唐县3县之敌数千人包围了团部驻地,许佩坚在突围中壮烈牺牲。牺牲时手榴弹环挂满了手指,手枪子弹打光了,大枪折断了,他全身十几处中弹,9处刺刀伤。牺牲时年仅31岁。解放后,许佩坚烈士的忠骨移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李旭初 李旭初(-),饶阳县官佐村人。他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饶阳县委委员、民运部长、县农会主任等职。 年1月,他参加领导了有名的“小堤暴动”(亦称小堤飞行集会)。对此,国民党县党部恐慌万状,派出便衣特务和马队四处搜捕共产党员,一些党员被捕,有的被杀害。根据党组织指示,李旭初暂时到邢台躲避。形势刚一好转,他立即返回家乡,坚持斗争。 年冬,他同葛孝乾在本村组织30余名青年,成立了“平民学校”,以学习文化知识为掩护,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宣传革命思想。他还利用唱戏的机会,登台宣传革命道理。年,根据党的指示,他和葛孝乾在饶阳县城内开了一个咸菜铺,实为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站,当时很多重要会议都在那里召开。年农历正月,他和葛孝乾组织了官佐及附近村庄农会。年农历五月,调任冀中一专署秘书主作,到献交县执行任务。10日晨,在常三番村南同敌遭遇。当时敌众我寡,撤退中,李旭初不幸胸部中弹牺牲,享年42岁。 王秀珍 王秀珍(-),又名王缓、刘素敏,饶阳县留楚村人。“七?七”事变后,19岁的王秀珍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积极参加了妇救会工作。由于她性格泼辣,斗争坚决,工作认真负责,村游击组成立后,被推选担任组长。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秋,王秀珍等抗日骨干去献交县开辟工作,她任七区妇救会主任。献交县系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地区,敌人控制很严,群众基础薄弱,但她毫不动摇,组织妇女送情报、掩护抗日干部等,工作一直走在前列。 年初的一天凌晨,王秀珍和几位干部在张旺屯村与敌遭遇,敌众我寡,民政部危急,他们决定撤离。撤退中,她不幸腿部中弹。其他人要扶她走,她坚决不肯。王秀珍艰难地爬到一个土坎下,向敌人射击,一连打倒了几个敌人,直到把子弹打光。伏在地上的敌人忽听枪声停了,咆哮着围上来。日军见是一个妇女,毫不介意地企图将王秀珍抢上马。王秀珍赤手空拳扑向敌人,抓得日军满脸是血。日军急了,命令汉奸把王秀珍捆在马上,王秀珍趁势咬住汉奸的手。这个汉奸大叫一声,顺手一枪将王秀珍打倒,然后拳打脚踢,逼她供出抗日干部情况。她一直厉声大骂。敌人气急败坏,往她身上扔了一些玉米秸,浇上汽油,然后点燃。在熊熊烈火中,王秀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王育荣 王育荣(-),又名锦春,饶阳县王桥村人。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深县中学,同年考取了河北大学医科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东,在张发奎部队任医官。面对军阀连年混战、官僚鱼肉百姓的局面,王育荣非常气愤和失望,毅然离开部队,回乡从医。 “七·七”事变后,王育荣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利用行医之便,热情宣传抗日。年初冬,冀中八路军(人民抗日自卫军)医院从白洋淀转移到饶阳一带,王育荣立即参加八路军,医院的药品、器械献给部队。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军不久,即担任冀中军区医院第四休养所所长。年7月,在完县南清醒村成立了“冀中军区卫生部手术队”,王育荣为手术队主任。同年3年,调卫生教导队任教导员。年5月,调任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年初,调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王育荣曾和白求恩一道工作过,他认真向白求恩学习,积极工作。王育荣做外科手术十分利索,深得白求恩好评,说他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合格医生”。当时,部队很多医生、护士技术较差,他就亲自组织大家学习,为培养医护人员做了大量工作。 年4月,日军集中大批兵力对唐县、完县一带“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医院。当时,王育荣正带领学员在杨家台医院实习,得知敌情后,他立即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随同部队转移。部队在完县同敌人遭遇,夜间突围中,他不幸在青虚山坠崖牺牲,时年42岁。 王育荣牺牲后,冀中军区在神北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完县(今保定市顺平县)。 田振青 田振青(-),老京剧艺人,艺名“七金子”,曾用名田振卿,生于直隶省沧州任邱县大坞村一个农民家庭。他5岁丧母,随打短工为生的父亲到处漂泊生活。年父亲续弦,7岁的田振青因不堪忍受继母虐待,逃离家门。后听说饶阳县办有戏班,遂别离亲人来到饶阳县菜园村,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田振青在戏班里暗下苦功,并利用别人练功时,偷偷学会了拿大顶、翻跟斗、耍枪舞棍等动作。后改学武生行当,经过4年的勤学苦练,他先于别人登台演出。 年,田振青6年科班毕业,正式随戏班演出大戏,他边学边演,赶庙会,唱野台子戏,走遍了饶阳附近的村庄。年冬,田振青为了继续深造,离开戏班,到东北凤凰城拜著名京剧艺人“七金子”学艺。 “七金子”原名徐xx,精通戏剧艺术,以饰关公、红净角色著称,驰名于东北三省及京、津、沪等地。当他了解田振青的来意后,当即答应以朋友相处,将他一生的演技要诀、唱腔运用等绝技悉心传授。还将他自行设计、缝制的莽袍、盔甲、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大刀赠予他,正式收田振青为徒。 年,田振青返回饶阳,重入原来的戏班当一般演员。后在其师兄的要求下,始将学得“七金子”之绝技表演于众,从此,他的艺名大噪,被称为“小七金子”、“七金子”。 年,田振青和科班师弟们组成戏班,远走天津、北京、青岛、上海等地出台演出,甚受称赞,“七金子”的艺名广为流传。一次,正在演出之际,一名被特务追捕的青年逃入后台,田振青立即给他粉墨化妆,披上戏衣,使青年得救,据说,这位青年便是当年在上海搞革命活动的林铁。 年,日军侵占饶阳县城,日伪数次请他出来演戏庆贺,田振青均以年大、腰有摔伤而未从,隐居在崔池村岳丈家,以农糊口。 年8月15日,日军战败投降,全县在邹村开大会庆贺,田振青联络师弟众人赴会演出。后田振青因腰部伤痛,携妻在崔池村落户。 建国后,他先后被聘到安平、肃宁、武强、献县、深县、河间等县去当教师。还在崔池村组织了一个京剧团,亲自任教。 年,省文化部门数次派人到饶阳看望访问田振青,肯定他一生为京剧作出的不懈努力,并被批准按老艺人看待,每月补助30元做生活费用,还被选为饶阳县人民代表,出席了饶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年农历十月初五,田振青因患脑溢血病,医治无效病逝。享年71岁。 耿长锁 耿长锁(-),饶阳县五公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五公村工会主任。 年饶阳发生旱灾,加之日军“扫荡”,抗日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中共饶阳县委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提出“组织起来,生产渡荒”的口号,耿长锁带头响应,组织4户贫苦农民办起土地合伙组。他们历尽艰辛,办组第一年就夺得好收成,不仅巩固、扩大了合伙组,也为全县树立了榜样。年11月28日,《河北日报》以“耿长锁领导的农业合作小组”为题,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从此,该组扬名全国,成为合作化的一面旗帜。由于他办事公道,管理有方,农业合作小组越来越大,年春改为“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他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年,耿长锁作为中国农民访苏代表团成员,访问了苏联。此后,除在大队、公社和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外,还于年任衡水地区革命委员;年至年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年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年、年、年分别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年、年、年分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耿长锁的事迹名扬全国,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上级为照顾他工作,配给他一辆汽车。但他除工作非用不可外,从不轻易动用。大队、生产队种有果园和瓜园,瓜果成熟时,他很少前往。一次,他路过一瓜园,老农念及他日夜辛劳,遂摘一“老头乐”(瓜名)给他,他谢绝了。此事曾在全县传为美谈,对其他干部教育很大。他廉洁奉公、实事求是,抵制了各种歪风。“文化大革命”中,他一度被视为“黑旗”,受到冲击。但对整过他的人,他一视同仁,从不搞打击报复。 由于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保持了共产党员的良好美德,使全村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五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年,耿长锁病逝,享年85岁。 宋欣茹 宋欣茹(-),出生于西段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后出嫁到常安村。年“七·七”事变后,她积极投身抗日工作,历任村妇救会干部、副主任、主任,并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宋欣茹以民族大义为重,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家串户,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组织妇女做军鞋、挖地道、动员参军、救护伤员,被誉为“冀中平原一青松”、积极支前的“红大嫂”。在日伪军“扫荡”的残酷时期,她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救护了身受重伤的县妇救会干部孟惟训。 饶阳解放后,宋欣茹带领群众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受到贫苦大众的拥护。建国后,担任常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坚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由于工作突出,年宋欣茹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年,饶阳遭受特大洪灾,常安村地处河套,地势低洼,受灾尤重。紧急关头,她冒着生命危险,抢救集体财产和遇难群众,被评为“河北省抗洪模范”。 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她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战胜了一个个自然灾害,夺取了一个个丰收年,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使常安村成为全省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宋欣茹也先后兼任留楚公社党委副书记、中共饶阳县委委员、中共衡水地委委员、地区妇联副主任、河北省妇联常委、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还3次获得国家金质奖章,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多次荣获县、地区、省、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荣誉面前,她谦虚谨慎,始终保持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本色,生活从不搞特殊。其独子在武汉市工作,生活条件优越。他不忍母亲一人在家,多次劝她去武汉共享天伦之乐。宋欣茹却不愿离开家乡故土和她为之奋斗的事业。晚年,她体弱多病,仍日夜操劳,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党的工作。 年,宋欣茹病逝,终年81岁。 赞赏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价格白癜风的食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