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河北发布

为规范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实施性,11月15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导则提出,河北省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保留改善类等5种类型。你们村属于哪一类?如何规划?一起来看↓↓↓

适用范围

河北省范围内行政村(本导则所指村庄均为行政村)编制村庄规划,应按照本导则执行,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可纳入城镇详细规划统筹编制。

规划期限

村庄规划期限应与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年,远期至年。

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村庄为单元编制。

村庄类型

全省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保留改善类等类型。

各类村庄规划指引

城郊融合类

范围特征:

城郊融合类村庄是指市县中心城区(含开发区、工矿区,以下同)建成区以外、城镇开发边界以内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村庄能够承接城镇外溢功能,居住建筑已经或即将呈现城市聚落形态,村庄能够共享使用城镇基础设施,具备向城镇地区转型的潜力条件。

集聚提升类

范围特征: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上位规划确定为中心村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区位交通条件相对较好、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对周边村庄能够起到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村庄。

特色保护类

范围特征: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已经公布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以及未公布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景观保护价值或者具有其它保护价值的村庄。

此类村庄一般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文物古迹丰富、传统建筑集中成片、传统格局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景观、地方特色产业等特征。

搬迁撤并类

范围特征: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上位规划确定为整体搬迁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口流失严重或因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需要搬迁的村庄。

保留改善类

范围特征:

保留改善类村庄是指除上述类别以外的其他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配套设施一般,需要依托附近集聚提升类村庄共同发展。

规划内容

发展定位目标和规模预测

国土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环境不破坏、耕地保有量不减少、集聚提升类外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要求,明确村域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不得突破上位规划设定的约束性指标及强制性要求。

结合村庄实际划分村域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空间,住房、经营性建设、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建设空间,划定村域内重要控制线,标注各类控制线坐标,提出保护控制要求。

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村庄用地条件和发展需求,结合村庄生态、农业、建设空间管控要求,科学划定产业功能分区,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1)村庄产业类型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策略,鼓励以乡镇为单元合理确定村庄产业类型、用地规模。依据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遵循宜农、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发展村庄特色产业。

(2)村庄农林牧渔业用地布局

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农林牧渔产业,合理确定生产用地布局。对农田进行整理,选择合适的种植产业。家禽家畜宜集中饲养,饲养场地的选址应避开农村居民点用地,布置在村庄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位,应与农村居民点保持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3)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

合理确定商业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旅游发展等经营性建设用地用途、规模、强度等要求,鼓励经营性产业用地复合高效利用,禁止发展污染产业。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园区集聚。

(4)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市场新需求,实现“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深挖田园风光、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农林牧副渔、加工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和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新产业新业态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鼓励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宅基地布局与住房建设

按照上位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用地管控要求,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充分考虑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求。

院落与住宅设计

村民住宅院落应布局合理、使用安全、交通组织顺畅,充分考虑停车空间、生产工具及粮食存放要求,形成庭院绿化美化、整洁舒适的院落空间。充分考虑户均人口规模、生产生活习俗、现代功能需要,设计3—5种有代表性住宅户型,供村民选择。

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落实上位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确定的区域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要求,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加强与过境公路的衔接,以及乡镇、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连接。

(2)村内道路

结合村庄现状,尽量利用原有路基、空闲地,优化村庄道路布局,明确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及建设标准,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合理设置公交站位置、会让港湾等交通设施,保障道路通畅。新建、改建村庄,村内道路应全部硬化。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根据村庄自然条件,明确配置各类基础设施的原则、类型、标准、规模、时序,提出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确定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管控要求。

区域性的水利设施、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按上位规划或专项规划要求进行落实。

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村庄类型、人口规模和实际需求,确定村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集贸设施、养老设施等公共建筑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鼓励以乡镇为单元,统筹布局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村委会、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戏台剧场、农村小超市等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活动中心和公共开放空间。

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应增加相关的服务设施。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充分结合当地历史环境、建筑风貌和风俗民情。

小调查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饶阳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wh/5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