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14/4326425.html
17年的坚守——记饶阳县五公镇干部王向潮

周治彤

走访民情、宣传政策、发展产业、落实项目,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件一件事情落地。脸晒黑了,嗓子说哑了,脚底起泡了,眼圈熬黑了。这,就是饶阳县五公镇主任科员王向潮和他的同事们的状态。

初心如磐,扎根乡镇十七载

年到五公镇工作以来,王向潮从一名普通的乡镇工作人员,到三资主任、民政所长、办公室主任,再到宣传委员、副镇长,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雷厉风行、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使他成长为一名分管扶贫工作的正科级乡镇干部。“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王向潮常提及的一句话,短短十几个字道出了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身处基层工作一线人员应该牢记的准则。

在五公镇工作的17年里,王向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经常放弃周末和夜间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加点,对分管的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年12月初的一天,入村走访了一整天,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的王向潮到了扶贫站,看到同志们忙碌的身影和桌上一摞一摞的档案、表格,二话没说就又加入了加班的队伍。同事们知道他还没吃晚饭,都劝他说:“在外面忙了一天了,吃点儿东西回去吧。”他简单地一句:“先说工作”,就继续核对面前的表格。那天,工作完成已将近凌晨2时,陪伴他回家的只有漫天繁星。同样的事情难以复制,但是相同的场景却时常出现。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后,乡镇工作更忙了。一天晚上,一位加班的同志在准备回家时发现王向潮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位同志想去帮忙关灯,推门进去后却发现王向潮还在办公室,面前放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学习笔记。这就是王向潮,一个十七载扎根基层,时刻践行“多为公家事,常拂心上尘”的乡镇干部。

使命在肩,说事干事谋扶贫

俗话说得好,“脚下不沾泥,心中没底气”。乡镇干部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群众的声音。

“郭书记,来开会啊!”“嗯,来开会。早来一会儿和向潮说一下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王向潮包的村,各个村的村干部到镇上开会时,都会提前到,去他的办公室汇报一下近期工作,和其他村干部交流一下工作经验,探讨一下工作方法。办公室的同志打趣:“看来以后可以把签到表放在向潮的办公室了!”

不仅仅是村干部们,每次和王向潮一起入村走访,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向潮又送政策来啦?”“向潮来啦?别走啦!中午咱捏饺子!”杨各庄村的刘战功和邹村的郭爱席是五公镇的贫困户创业致富典型,对于王向潮,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向潮为了让我们创业有路子,给我们送来了政策和资金!”村民们的话,让同志们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由于他的努力和付出,五公镇的扶贫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在饶阳县年第一、二季度扶贫工作考核评比中排名第一,在年度河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五公镇是全县唯一一个没有发现点对点问题的乡镇。这就是王向潮,一个说事干事、时时刻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干群众所盼的乡镇干部。

路远志坚,激活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村集体“无钱办事”问题突出,为激发村集体发展的内生动力,王向潮绞尽了脑汁。他发现发展村集体经济,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个村的特点,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为此,他深入探索,积极引导各脱贫村和所分包村,通过规范土地发包,推广“四旁”植树,盘活废弃厂房、学校、坑塘等村集体资产,发展规模农业,建设光伏电站等途径,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村民们栽下了“摇钱树”,让村集体“有钱办事”,让村民们致富有路。

“以往,我们狭隘地认为,农村资源就是土地资源。没想到,村里的空气、阳光也是可以变成资产的资源。”邹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池感慨地说。

严冬的五公镇邹村,一排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划一,在阳光下随光而动、熠熠生辉,配合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打造,将成为一条引领村民致富的“光伏大道”。为了这条“光伏大道”,王向潮和国家农总行驻村工作队东奔西走,积极协调县发改局、扶贫办、电力局等相关部门,亲自把关招标、建设等环节,就是为了不浪费一分国家农总行工作队带来的宝贵资金,就是为了让村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就是为了让村民们真真正正地享受到国家扶贫资金带来的实惠。

在距离邹村不远的杨各庄村,多年以来,这里的老百姓播种冬小麦后,就只有窝在家里烤火,一直要到来年春天来临。这里大片大片的土地也是那样闲置着。而今,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大棚不仅让当地群众有活干、有收入,而且昔日沉寂在严冬中的土地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时值冬季,坐落于此的几十个大棚笼罩在一片晨雾中。中午,太阳升起来后,阳光透过大棚薄膜洒在一排排一人多高的葡萄架上,嫩绿的小芽“隐藏”其中。

正是“光伏大道”和“棚室大方”等项目,“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贫困户们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这就是王向潮,一个坚信“陌野四季皆有梦”,扶贫扶到“根”上,真抓实干的乡镇干部。

携手向前,扶贫路上贤伉俪

在我们的心里,家是彼此支撑、互相温暖的藏爱之地,家是心有所依、苦乐共担的栖息之所。而对于和王向潮聚少离多,在另一个乡镇扶贫岗位上工作的妻子牛洪而言,家更像是一个交流扶贫工作经验的临时场所。

白天,下村入户、收集资料、拍照,与贫困户沟通脱贫的想法,摸底查实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询问贫困户长年病患的医疗费用等等。晚上,填表格、写报告、整资料……这些工作的艰辛,两个人很少相互提及。更多的是电话里的“今晚开会要到十点多”“现在有事,回头再说”“我先开车下村,挂了”……两人之间不仅仅是深信不疑,其实内心涌起更多的是心疼。这就是王向潮,一个“非是丈夫少仁义,实为百姓满忠情”的乡镇干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wh/5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