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孩 http://www.ytiji.com/rxjhhl/6294.html 为了写这一篇文章,我问了一个文友,文友说以前考过这个问题,答案是全国最大的村庄是饶阳东张岗! 我说这个答案打死我也不相信,随便一百度,全国最大的村庄不少,有的在沙漠里,比好几个深圳都大,可见出这个题的人有多么无知可笑,真是井蛙燕雀了。 但是,要说饶阳最大的村庄,应该说是东张岗,论人口,多人,论大小,东西也有两三里地,而且据资料介绍,在《红旗谱》小说和电视剧中,贯穿全书的地名“锁井镇”,其实就是衡水饶阳县的张岗村,它位于滹沱河北岸,与保定蠡县毗邻。梁斌于年曾著文写道:朱老明和冯老兰打官司的故事,历史上就发生在滹沱河旁的张岗村,这个村与锁井镇一样,东头住的多是富户,西头住的多是穷户,在军阀混战的年月,地主们拉着壮丁打逃兵,打下骡子车和洋面来发洋财。逃兵们就从保定勾来了一个团,要血洗张岗镇,经人说合,拿出块大洋,这才罢兵。地主们把这块大洋摊派在穷人头上,穷人们就联合起来跟东头的地主打官司,后来穷人们把官司打输了,有一个人还气瞎了眼。这个故事,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搞统累税的时候翻腾出来的。当时张岗镇的政权为地主阶级所掌握,他们把统累税加在穷人身上,逼得穷人寻死上吊,区党委派张兢带工作组去作调查研究,才整理出这个村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而且东张岗也是著名作家孙犁土改工作过的地方,他最满意的一篇叫做《光荣》的小说就是在东张岗村创作的。 还有冀中导报的纸张曾经用张岗造纸厂出的纸,。饶阳县东张岗的造纸厂,是《冀中导报》一个最主要的造纸厂,且周边群众为造纸厂做了很多的贡献。年出版的《冀中导报史料集》,张家肥先生的回忆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纸厂所在地的张岗村,是一个比较大而且比较富裕的村子,有一个比较坚强的党支部,群众觉悟很高。群众都很认真地替我们保护纸,一旦下雨或刮大风时,大人小孩都帮助抢着收纸。洗麻用水很多,把张岗村的井大部分占用了,农民只好在我们非工作时间用水。张岗村南,有一户叫冯文迁的老大伯,他家三代是兽医,纸厂牲口闹病,他们随请随到。深感张岗村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热情支持,不禁引起对他们的无限思念。 东张岗最有名的就是张岗酒了,记得我在东张岗朋友家住着的时候,朋友家给我在酒厂打了一壶张岗酒,赶上哥哥盖房,爱喝酒的二妹夫光尝就尝了半壶,可见张岗酒有多么好喝。 再有这个村的大集很下货,是逢五排十的集,妇女们大篮子小布袋的往家里买东西。 东张岗原来是张岗公社所在地,现在属于官亭镇了。 而饶阳第二大村应该就是小堤村了。 小堤村原来是公社,现在属于我们里满乡,这个村的来历很有历史,原来叫做乐乡洼,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为临,齐强燕弱,燕国经常受欺负,直到燕国国王重用用乐毅,乐毅巧妙的利用赵、魏等临国与齐国的矛盾,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率领燕国儿郎南下伐齐,连下齐国70座城池,连齐国的首都临淄也攻破,把齐国掠夺燕国的宝物都抢了回来,燕国声名大振,因此位列战国七雄,乐毅功成身退,后来燕国新主到处寻访乐毅的后人,终于在今天的饶阳小堤找到了乐毅的子孙,于是建立乐乡侯国,封他为乐乡候,都城就是今天的小堤,在小堤村东南的乐乡庙就是遗址。 明永乐年间,滹沱河泛滥,淹毁乐乡村,村民们迁至北面的小北堤上重建家园,改名为小堤。因该村建于东西走向的小北堤上,所以至今还是东西长南北窄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清雍正二年,因饶阳属深州,,增杨各庄,小堤为附设,又于小堤设集市,故称小堤镇。 小堤呢,有多口人,人上一千,武艺八般,出的能人不少,据说小堤村的温家大院广出人才,有工程师,饶阳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温之蕴很有名,还有原青海省委书记赵海峰就是饶阳小堤的。 小堤村还有一座铁鼓寺,据说与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有关。乐乡铜锣铁鼓寺饶阳古代八景之一,饶阳县志记载及相关资料显示乐乡铁鼓寺始建于西汉。后毁于汉末农民起义。北齐天宝(即公元年)一位姓寇将军在汉朝旧址重建并且作龙华会,故事记载于:《深州风土记》和《魏书》。在南北朝著名的灭佛运动中再次被毁,这就是铜锣铁鼓寺的遗址,位于今天河北省饶阳县小堤村正南京九铁路和大广高速交叉口东北一公里处。 以上我是自己了解的这两个村庄的一些零碎知识,如有不对或者需要补充的请留言。谢谢! 刘雅林多少随意,鼓励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