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上古时期,大禹率百姓结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度九山,通九道,陂九泽,定九州。“漳水横流”的衡水市,就稳居在九州之首的冀州。如今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费孝通赞为“黄金十字交叉处”。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一方水土。

衡水老白干名扬天下,“到了桃城不喝酒,犹如空在世上走”,醇香誉满中外。玉雕、内画、侯店笔,誉为“衡水三宝”;深州的蜜桃、饶阳的金丝杂面,还有号称“金麟仙子、水中牡丹”的金鱼,都曾是皇家的贡品;武强的年画更有“每年古一张,不知落在那一方”之说。这物华天宝一时难以说尽。

地灵必然人杰。衡水市里的人杰雅士,更是层出不穷。西汉时的大儒董仲舒,他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名将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也被千古传颂。还有隋朝的名将高颖,唐代的名士孔颖达等等;现代的名流英模也大有人在:张海峰、贾殿阁、王任重、宋任穷还有个围棋冠军聂卫平,也是数不胜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饶阳县五公村出了个全国劳动模范耿长锁,为人传颂,五公村也名噪一时。再上溯千年,到北宋的太平兴国(公元年)年间,这个村还出了个翰林学士、当朝一品的宰相——李昉。

李昉(公元——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县五公村人,后汉乾佑年间(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翰林学士。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加中书侍郎。他的著述颇多,这里着重介绍《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初名《太平总类》、《太平编类》。由北宋李昉和李穆、徐铉扈蒙、张洎等13名学者奉敕编纂。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年)三月,李昉奉宋太宗赵匡义之命动笔,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年)十月完成,历经八年之久。《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类书,是保存了“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书。其采以群书类集之,凡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编为千卷。所以名为《太平总类》。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共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可谓包罗古今万象。此书先体例,每条都是先写书名,次录原文,按时间先后排列,不加己见,书中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如今十之八九已亡佚。这就更显得该书弥足珍贵了。

《太平御览》与《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汇四大书”。

宋太祖赵匡胤爱读史书。他甚至提出要所有的武将,都读史书以学治理国家之道。宋太宗赵匡义也喜读史书,即皇帝位后更锐意文字,手不释卷。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是打天下的武将出身,当了皇帝转而攻读史书,正体现了《史记》中所说“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之”的道理。

宋初,国家史馆藏书万余卷,后来平定诸国,把各国藏书集中到京师。宋太宗又下诏:百姓献书有赏。由此,共集书八万余卷,集中于“史馆”、“昭文馆”、“集贤院”通称“三馆”处。三馆始建于梁代,房屋僻陋,地近闹市。宋太宗下诏选地另建。到太平兴国三年(公元年)新馆建成,赐名《崇文院》。院中有“诏文书库”、“集贤书库”、“史馆书库”等六个库。

宋太宗于兴国二年就下诏李昉,利用这些藏书:类编一千卷,书名《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书名《文苑英华》;小说一千卷,书名《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书名《神医普救》。各书因为多是编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都冠以“太平”二字。

《太平总类》成书后,宋太宗对宰相说:“使馆所编修的《太平总类》,从今天起,每日给朕三卷,朕当亲览。”宰相刘琪说:“陛下好古不倦,以读书为乐。这自然是好事,但是每天看三卷书,恐怕太伤神了。”宋太宗道:“朕兴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则以为鉴戒。此书不过千卷,朕准备每天读三卷,一年读完。这样想来,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为难。大凡读书要自己兴有所好,不好读书的人,要他读书也读不进去。昨日我从巳时读到申时,有鹳飞上殿彻,一直到朕读完书才飞走。”左右大臣说:“过去汉代大儒杨震讲学,有鹳衔鱣鱼坠于堂下。陛下读书如此,有类古人了。”

此后宋太宗果然每日读《太平总类》三卷,从不间断。如哪天事多而未读,改日一定补上。宋太宗果然一年读完了《太平总类》,便赐名为《太平御览》。之后,宋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议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大臣苏易简说:“皇上批阅旧史,安危治乱,尽在皇上考虑之中,此乃社稷无穷之福。”

《太平御览》反映了儒家文化思想的渗透及影响,勾勒出了宋初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致风貌,同时反映出宋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心态。此书编写的目的,是为帝王提供以备随时查阅的“百科知识”,了解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这对背诵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资料上看,北宋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人口的发展上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年)人口只有万。到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年)人口已达到万。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代表了文工武治、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5.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wh/70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