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的东西草芦,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处,因紧靠芜蒌亭,古名芦亭。属于汉朝负责接待官员体息的亭子,后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西汉末年,天下大乱,赤眉、绿林,风起云涌。公元23年2月,绿林义军新市、平林共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历史上著名的“昆阳大捷”,绿林军打败了王莽百万官兵,刘秀出色的突围搬救兵立了战功,进升为大司马。王莽“新”亡,西汉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派破虏将军刘秀略定河北。 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正月,刘秀到蓟(今大兴县)镇抚州郡,除莽苛政。当时邯郸有个卜者名叫王郎,冒充汉室,在邯郸自立。他以10万户侯的赏格捉拿刘秀。广阳王之子刘接,起兵蓟中,以应王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刘秀力单势薄,在大将军冯异的保护下,从蓟地南逃,“晨夜不聚入城邑,舍食道旁”。 刘秀来到饶阳地界,天色已晚,为防敌军夜间偷袭,会遭不测,决定在城北9公里处的芦亭庄村西芜蒌亭安营,暂时休息。 天寒地冻,冯异见刘秀那疲备饥饿的样子,心中不忍,便去村里百姓家讨要吃食。当年,饶阳遭百年不遇大早,庄稼绝收百姓难以生存,外出逃荒,十室九空。冯异看到一家家紧锁大门的农户,转了很久,オ走进一家没锁大门的人家。冯异向老人施礼,说明来意。老人说我家的粮食也没多少了,不过慈善之心是俺们芦亭百姓的传统,现在家里还有一些禾豆和玉米糝子,只能做些稀粥喝了。冯异在一旁点火烧水,煮起粥来。冯异把做熟的豆粥献于刘秀,刘秀看着香喷喷的豆粥,一气喝下了两大碗。 吃完后,饥寒俱解,合衣在农家草舍中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瀛州城内,酒足饭饱的刘接部将,断定刘秀那天晚上必扎营于乐寿(今献县)城内吃饭休整。特令三兵提前造反,进行夜行军,在天明前赶到城下,包围城池,将刘秀困死于城内。刘接部将来到城前,不见人马,只见城南门大开,方知失策。认为刘秀已提前出城,顺官道南逃。他们马不停蹄,直奔正南追去,可没见到刘秀的人马。 当夜,冯异和铫期两员大将带领近百名部从,挖土修筑工事,这就是后人说的刘秀行营,也称“营丘”。由于刘秀在芦亭吃过豆粥,又在农民草舍里过夜,这就是有名的“刘秀走国”夜宿芦舍、芜篓进粥的故事。因《后汉书·冯异传》记述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所以后代不少文人墨客到芜蒌亭吟诗怀古。莆田黄寿生登芜亭诗日:“昔人怀豆粥,今日识芜蒌。事往名犹在,亭空日欲哺。光寒征雁回,影淡去帆孤。陈迹无由访,准余对画图。”余姚邵俊菱亭怀古:“赤伏王师起筑阿,间关百战此经过。野亭尚说荒萎粥,玉食深宮草树多。”隋唐曾两度建芜蒌县。第一次是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饶阳分置安平、芜蒌两县。大业初(公元年)省入。第二次是唐武德四年(公元年),从饶阳分出建芜蒌县,贞观六年(公元年)撤销还归饶阳。先后两次设芜蒌县共计17年。芦亭村在第一次建芜蒌县时,按县令指意把芦亭改称了草芦村,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来成为东(大)西(小)两个草芦村,村名一直沿用到如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w/63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