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饶阳 写在前面的话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它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饶阳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饶阳先民就在这里形成村落,繁衍生息。《史记·赵世家》载:赵悼襄王六年(公元前年),封长安君以饶。距今已有余年。西汉初设饶阳县。《汉书·地理志》云:“涿郡属有饶阳县”。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饶阳群星闪烁,人才辈出,从西汉的毛苌传诗,到后魏的刘献之、唐代的李义府、宋代的李昉、五代时的李崧、清代的刘九龙等,无不声名显赫,光放四海。 就是在饶阳这悠久的历史里、闪烁的群星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被众人皆说,成之于语,并在汉文化浩瀚的海洋里熠熠生辉。不论褒与贬,皆为传世篇。 现采撷几朵,与大家分享。 成语与饶阳(一)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出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这里所说的宋太宗每日必看的《太平御览》,就是饶阳县五公村人李昉编著的。 李昉(年~年2月22日),字明远。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太平御览》是在宋朝初年,李昉等人受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写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该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由于是在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有些大臣看到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强迫自己去读这大部头的书,太辛苦了。就劝皇上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看,以免过度劳神,有伤龙体。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看三卷,有时因为事忙耽搁了,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上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一时读书成风,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读起了《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如今,勤劳智慧的饶阳人民更是读书风气浓厚,成百上千的读书人还纷纷拿笔写作,缅怀过去,讴歌时代,继往开来,直书人生。近年来,该县相继成立了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历史与文化研究会等,出版了《滹沱乡韵》七部、《耿长锁传》、《尹少泉传》、《孙犁在饶阳》等多种书籍,多读书、读好书、写文章,已蔚然成风。 “开卷有益”的读书精神,在饶阳进一步发扬光大。 成语与饶阳(二) 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出自唐朝刘晌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偏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逆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这里所说的李义府,饶阳县人,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李义府表面上随和有礼,与人说话,总是和颜悦色,不笑不说话,但内心却偏狭嫉妒,阴狠残忍。在他位居要职后,凡是对他稍有触犯者,都会遭到陷害。当时人都说他笑中有刀,称他为“李猫”。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笑里藏刀被列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外柔也。”该计谋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广泛,无师自通。它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生活中无处不在。之所以能成为屡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它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拳头不打笑脸人。 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策略。表面上装出谦恭敦厚、和蔼可亲的样子,其实是想以假诚恳争取真诚恳,以假同情换取真同情,从而使对方不知不觉落入自己的圈套之中。因为笑是美丽的,是让人看着舒心而愿意亲近的;哭则是丑陋的,是让人伤心而别扭的。所以上哭的当的人少,而上笑的当的人却很多。即所谓哭声不会淹没英雄,而笑声足以埋葬豪杰。由于笑里藏刀的人太多,所以饱经世故的人,最提防的是见面笑嘻嘻、握手亲热热的人。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怀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保持清醒头脑,擦亮你的眼睛,那些图谋不轨、虚情假意、笑里藏刀的人是可以识破和预防的。 李义府虽然笑里藏刀,多行不法,但他却也是个才华横溢之人,尤其是在文才方面。太宗时曾受诏与他人共修《晋书》。高宗时又3次受诏修国史。当时,和太子司仪郎来济俱以文翰见重,时称来李。李义府著有《古今诏集》卷、《李义府集》40卷传于世,又著有《宦游记》20卷,未完成即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w/70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