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家谱 最近翻看朋友圈,有幸阅读到刘雅琳老师的一篇关于家谱的文章,介绍的是饶阳县王岗村艾姓家族保有清代布质家谱的新闻,联想到我的老家深州市大屯乡南护驾庄村 朱氏家族也保有一块布质家谱,手工彩绘,精美绝伦,设计科学,做工精致,记录详尽,!虽年代已非常之很久远,但是依然保存完好! 这块家谱大约两米半长,一米半宽,是一幅完整的家居院落版图,立体感极强,画卷的底部中央是古典中式门楼,乌漆大门,楹联附柱,门口两侧各有一尊巨型石狮把守,尽显庄严威武!围墙上精彩的壁画,活灵活现!进入门里面是一条笔直的甬路,路上两个年轻的男丁,手持扫把,打扫庭院卫生,这与朱熹的朱子家训中开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的训词相契合,不仅体现了朱家人讲究卫生,爱家护院的良好习惯!更是体现了朱家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伟大家国情怀!沿着甬路往里走尽头是一条香案,这应该是供奉祖先的灵台了吧!朱家人向来素有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香案后面对称性的分布着各个牌位,详细记录了逝去的祖上人姓名字号,长幼有序,排位清晰!画卷中香案的后方左右各有一只仙鹤和一只梅花鹿,寓意非凡!鹿鹤在风水中是代表富贵长寿的灵物!仙鹤圣洁高雅,乃名士高情远致的象征之物!梅花鹿象征灵气与活力,高官与厚禄之意,乃名流飞黄腾达祥瑞之物!庭院的高墙内种植松柏,松枝傲骨,威武不屈,柏叶(百业)长青(长兴),代表着坚强不屈,屹立不倒的精神,体现了坚毅刚强,英勇无畏的气概!并与灵兽相辉映,象征着松鹤延年!可见朱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思想潮流先进!庇护子孙平安健康,积极向上!再往里面也就是画卷的最上面是一个四角琉璃瓦式的小房子,廊檐飞翘,青砖绿瓦,非常之精美!拾阶而上一男一女危襟正坐,位在中堂,应该是朱家始祖,房屋的屋门外面左右各有一男一女,像是他们的儿子和儿媳,或者是儿子和女儿,也许是闺女和女婿,反正就是晚辈男女,女子好像端着茶水,男子好像手中拿着茶点,向中间走来,应该是给堂上老人奉上美好,敬上心意!这是晚辈们身体力行对“孝顺”二字的最好诠释!正房堂屋的两侧各有一八角门,通向后院,曲径通幽,宅门深院,代表着朱门故事精彩纷呈,象征着朱氏文化源远流长! 据族中老人追述朱氏家族的始祖是从辛集市朱家庄搬迁过来的,具体不详!时至今日,在南护驾庄村已经繁衍生息十一代了,朱氏族谱保存完好,记录清楚,只是最近年代有一部分人流落他乡无法联络,有的故去后就没有填写,很是可惜!在家谱上用小楷毛笔工整书写着九代已故族人的姓名和字号,按照自上而下,每行一代,全族兄弟,大小排行,出门方向,以左为上,左右各一,顺次排列,亲父子代,同格记录,关系明确,表述清楚!排序精准,顺承严密! 朱氏家族中起名字大都有排字,多数都按照暨定规则和顺序立名正身,依次是朝立守克恒,永魁英东(敬)宝......已故族人基本全部按照字辈排列,族谱上显示朱家始祖叫朱朝奉.......二代祖朱立功,究竟谁是南护驾庄村朱家的元祖,无从知晓?!家谱上也存有几点迷思:一是初始的几代人为啥是碑?后面的是方格位?有没有说法?二是碑的颜色,图案也有不同,有啥意义吗?三是大院内部的低矮围栏墙有何讲究?难道仅仅是当时的建筑特色?还有字辈排序,一共排了多少代?分别是什么?家谱的底账有没有?如何失踪的?在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之下后人续建家谱又该遵循何种秩序与规则?.......这些都非吾流之辈的能够搞得懂! 朱氏家族的这块布质家谱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据家族中保留有这块家谱的朱东胜介绍:朱家老宅附近曾经建有家庙,用来供奉朱氏祖先,祭奠仙逝的老人,商议家族大事,保存朱氏家谱!文革时期,政府破四旧,很多人家的家庙拆毁,家谱烧的烧,上交的上交,他的父亲朱英琦(已故)没有毁弃朱氏家谱,而是小心翼翼的收藏保存起来!因为这块家谱朱氏子孙世世代代保存着,不能在自己这里失传,否则祖命难为,良心受遣!家谱收藏保存于一根长约1.5米直径约15公分的竹筒内,还配有一顶手工加工的竹筒帽,不仅防潮防湿防霉,而且防止虫吃鼠咬,避免损坏!感叹于祖上人的良苦用心啊!八十年代,朱东胜把保存完好的家谱拿了出来,供全族人赏鉴,恩典族人!现阶段朱氏家族事务总管以朱东海为代表的领导小组,主持全族的大事小情!每年过年的时候,朱氏家族按照分户轮值的方式把家谱供奉在自家院的屋子里,大年三十开始,初一初五十二十五,全族人摆放供品,焚香烧纸,孝子贤孙叩头膜拜祖上,怀念亲人,直至正月十六结束!这是一种祖先崇拜,也是一份文化传承!纵观历史,我们的祖先,还是用了心的!后人每年都把族谱拿出来,瞻仰列祖列宗,缅怀故去的亲人!这是一种传承,一种敬仰,一种怀念,一种感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一种修养,一种成长! (竹筒和筒帽) 南护驾庄村现有近千口人,其中朱姓占将近十分之一,现在护驾庄村朱姓担任一定职务的有朱东峰曾任村委会副主任,朱敬全是村子里的种养殖大户,勤劳致富能手! 关于这块布质家谱的年代,刘雅琳老师请教了饶阳县资深文化人士张致远和文物收藏者侯佳林先生,他们从家谱人物服饰,塑造风格,建筑特色来判断这是明代家谱,至今已经五六百年了,能保存这么完好,实属不易,布质家谱比较罕见,这也对研究古代民风民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是朱氏家族的文物,值得我们呵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w/89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