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和革命理想的家书。品读革命烈士的家书,是对初心的再一次重温、再一次叩问,有益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20世纪80年代初,在修缮杨开慧家老宅时,工人们从泥砖缝和檐头里意外发现一沓手稿。经考证,这些都是杨开慧在同毛泽东分别后的日子里写就的,因环境险恶无法寄送,只能将信件分藏家中。沉寂半个世纪的手稿内容情真意切,充满对丈夫浓浓的思念和坚定的革命情怀,令读者无不动容。

年8月,因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从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妻子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回板仓老家继续地下斗争。不久,由于秘密交通遭到破坏,杨开慧只能通过报纸寻找丈夫的消息。每当看到国民党对“朱毛”屡“剿”屡败的新闻时,她既被革命鼓舞又为毛泽东担心。带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后,挂念杨开慧的毛泽东派人到长沙打听情况,结果得到了杨开慧“被害”的噩耗,这令他悲痛万分。事实上,杨开慧提前获得要逮捕她的消息,及时转移隐蔽。当地群众又有意传播杨开慧死讯,意图迷惑敌人。阴差阳错,远在井冈山上的毛泽东没有获得真实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杨开慧的处境愈发危险。年3月7日,《国民日报》刊登朱德妻子伍若兰被砍头示众的消息。杨开慧对此感到无比愤慨,同时也感到死亡如影随形。她得知堂弟杨开明从井冈山到达上海后,立即提笔给他写信。她在信中表现出一位革命者的勇敢:“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杨开慧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她请求堂弟和家人在自己遭遇不测后给予孩子关爱。对朝不保夕的日子,杨开慧做了最坏打算。她坦然地写道:“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信写好后,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杨开慧只好暂时将其藏匿在墙缝中。

事实上,毛泽东也始终惦念着杨开慧和孩子们。年初,毛泽东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得知杨开慧还活着后,他于11月写信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说“我时常念及他们”,并询问杨开慧的通信地址。但由于革命的颠沛流离和敌人的严密监视,他们还是没能取得直接联系。

失去联系的日子里,杨开慧强忍内心的苦楚,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坚持做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闲暇时,她用笔寄托自己的情感:“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真爱你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与之前的信一样,这些信也被尘封在泥砖之中,没有如愿寄出。

 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家中不幸被捕。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情况,并认为“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对她严刑拷打,百般利诱。但是,她大义凛然,始终坚强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稿件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w/9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