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天,不少人上班了。

而衡水,还只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远远比不上北上广,但它有自己的一种独特的美让你来留恋……

先看一下最热的衡水湖森林公园:

年12月24日-年2月28日

欣赏一段·河北冀州国际梦幻灯光节无人机航拍视频

河北衡水冀州梦幻灯光节

再看一看我们大衡水

有个湖,叫衡水湖

寺叫宝云寺塔叫宝云塔

有闻名全国的衡水三绝:内画、金鱼、候店毛笔

有个地儿叫灵秀山庄

有北魏建造的景州塔

埋葬东晋南北朝以来封氏显贵的封氏墓群

北齐名门望族高氏的墓地:高氏墓群

这儿有棵千年古槐在武强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安平

名扬国内外的安平丝网

被誉为“天下裘都”的大营(皮毛)

这里有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纪念地“本斋纪念园”

饿了,怎么办?别着急。

位于冀中平原上的衡水,在饮食习惯上既保持了浓郁的冀中特色又受到了其他各种口味的影响,兼容并包、独具魅力。衡水的小吃多以面食为主,在街头巷尾的小摊上品尝一下乾坤肉饼、鞋底烧饼、故城熏肉等特色小吃,绝对是一番惬意的享受。

枣强鞋底烧饼

枣强鞋底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的人。民国初年,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绰号四麻子)时,鞋底烧饼开始小有名气。枣强鞋底烧饼的另一个流派是宋善庄的侄媳张淑霞。

张淑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县城老十字街附近烤烧饼,由于她有祖传的熏肉手艺,便琢磨着把熏肉夹在鞋底烧饼里,使之珠联璧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武邑扣碗

武邑扣碗,又称家常席、农家席。据说从宋代开始,武邑农村每逢结婚生子、老人丧葬、朋友聚会,都用扣碗招待客人及宾朋。扣碗以“净碗”(即肉碗)多少区分“席”的质量和穷富之别。扣碗分肥方、肥片、五花、纯瘦、排骨、鱼肉、鸡肉、海带等。净碗制作过程分为煮、熏、改刀、蒸、加汤等,再配以时鲜蔬菜,组成八个或十个碗席,有肥有瘦,有荤有素,肥而不腻,素而可口。

王集灌汤包

王集灌汤包源于“王集刘家包子”,其创始人为阜城县王集村的刘文通。清末民初,刘文通和好友“两眼眯”(绰号)合伙儿做小吃生意,他们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卖馄饨、面片汤,兼卖馒头和窝头,生意不是很红火。后来,刘文通结识了樊阁庄的樊回成。樊回成家在东光县城有几处买卖,他会蒸包子,见过世面,性格爽豪,与刘文通意气相投。刘文通跟他学会了蒸包子的手艺,从此放弃了小吃生意,打出了“王集刘家包子”的牌子,专门做起包子生意。刘文通为人实在,做事一丝不苟。他说:“既然做这一行,就好好地做,做最好的。”一次调馅时仅香油他就倒了半桶,包子蒸出来香气四溢,被赶集的人一抢而空,从此“王集刘家包子”名声鹊起,刘文通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金丝杂面

金丝杂面,是我省饶阳县的传统特产。相传在清道光年间,饶阳县东关有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卖杂面为生。他为了使自己的杂面具有独特的风味,苦心钻研,历经数年,经过八百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脍炙人口的金丝杂面。清朝末年,有个老家是肃宁县(与饶阳县毗邻)的太监,每次回家省亲,必到饶阳东关仇家杂面店买一些金丝杂面,作为礼品带回皇宫。自此,金丝杂面便成为“宫面”的一种。民国时期,仇家金丝杂面曾荣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年,金丝杂面参加了天津国货展览会,荣获二等奖。 

罗锅烧鸡

落锅烧鸡原名“罗锅烧鸡”,创始人是阜城县王集村的张运起(—),他年轻时曾以屠宰为业,后拜王集乡苇子湾村一位做烧鸡的师傅(姓名不详)为师,学成后,他做了烧鸡到王集、霞口、崔庙等集市上去卖。他做的烧鸡肉烂脱骨,有一种混合而成的独特的清香,又准斤准两,很受人们喜爱,在集市上卖得最多最快。由于张运起先天残疾是个罗锅,人们便把他做的烧鸡称为“罗锅烧鸡”,这个名字不胫而走。

巨鹿香肠

“衡水餐桌两件宝,白干香肠不能少”,这是多年来在衡水城乡及相邻各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里所说的香肠就是衡水市桃城区巨鹿镇所产的巨鹿香肠。优良的制作技术使巨鹿香肠具有了皮脆、肉嫩、清香不腻、存放耐久的优点,传承百年而不衰。

粉圪垯(也称粉嘎巴)

粉圪垯(音gada)(也叫粉嘎巴),这个怪怪的名字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感到陌生,然而对衡水景县人来说,这却是他们很普通的一种传统食品。它是把绿豆面和成糊状,在平底锅上摊成饼,烙一面,待熟后折叠成三角状或四角状,然后采用凉拌、炒、炖等方式食用。景县人吃粉缶的习俗已流传了五六百年的时间。

永乐初年,一群以李姓居多的山西移民迁到离连镇不远的一个地方定居。这里土地贫瘠,李姓居民便以摊缶(当地人将粉皮也归入其类)、做粉皮等买卖为生。他们摊了粉缶去连镇、孙镇等集市上去卖,因做工精细、口感好、份量足,不久便远近闻名,人送村名缶李。后来,缶李逐渐演变成缶庄。数百年来,做粉缶的技术由缶庄逐渐传至邻近的焦庄、赵庄等村。吃粉缶的习俗也逐渐遍及景县全境及毗邻的阜城县几个乡镇。

冀州曹记驴肉

据《北京文史资料·老字号》记载,冀州曹记驴肉发端于咸丰年间北京鲜鱼口冀州曹氏经营的驴肉小吃摊。传到第三代曹建功时,已是光绪年间,其经营场所早在父辈时就已由北京转移到家乡冀州的码头李镇。曹建功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读过书,举止文雅,喜欢交中医界的朋友。他通过探索,改进了“曹记驴肉”的祖传配方,又加入数味中药,不仅使制作的驴肉香味醇厚,而且还除去了驴肉中的寒性,使之对身体更为有益。

冀州焖饼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焖饼始于冀州。旧时,冀州有一个传统,叫做“幼而读书,长而经商”。一些聪明的冀州餐饮人跟随着经商的热潮,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了冀州馆,使“冀州焖饼”落户并逐渐成名。后来,冀州傅官村人刘立平秉承冀州焖饼的传统工艺,把这一传统食品提升到一个新档次。他做的焖饼色泽黄亮、劲道松软、不粘不连、滋味醇厚、香气扑鼻,并且还有素焖饼、肉焖饼、黄菜(即鸡蛋)焖饼、鸳鸯焖饼(一盘两样)等多个品种。解放后,刘立平的传人杨站长在码头李供销社饭店做厨师,年还为视察地震灾区的周总理做过焖饼。杨站长的徒弟马丙树长期主灶冀州湖宾楼饭庄,用冀州焖饼先后招待过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21个国家的客商,被河北省劳动厅授予“业务技术能手”称号。

衡水湖全鱼宴

衡水湖全鱼宴以一条鱼或多种鱼为原料,主要特点有三个:其一,部分鱼菜是吃鱼不见鱼的。主要是采用了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从造型到口味、色调都不相同;其二,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以炒鱼片儿为例,主要是用鱼背,这里肉肥而嫩,鱼头则做鱼汤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鱼两做;其三,讲究当地原料入馔,以烹制鲜活见长,原料丰富,口味清淡。一般大众餐饮有四凉四热、六凉六热、八凉八热。

阜城全卤面

阜城全卤面是阜城县宾馆厨师李庆雨年潜心研制的一种特色手擀全卤面。该面条加工制作工艺流程考究,采用本地产优质小麦加工生产的强筋面粉和本地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区——万亩森林公园自然放养柴鸡的鸡蛋蛋清,经手工和面、醒面、机揉面、手擀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十八种全卤采用无污染、无公害蔬菜和优质芝麻等材料,科学配方,分别通过炒、烹、炸、煮等多种烹饪技术制成,既保留了固有元素的品质,又调出了各自的特色味道。

故城熏肉故城熏肉历史悠久,它以鲜猪牛肉为原料,加入几十种药材和调味品精心加工而成。做出的熏肉色泽棕红,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味道醇香,具有开胃驱寒、消食保健作用。熏鸽选用优质肉鸽,成品色泽金红,熏香味浓,入口醇香,营养丰富。故城熏肉不但在县内享有盛名,还畅销衡水、石家庄等周围城市,成为宴席、礼品之首选。

和盘子一样大的深州蜜桃

杏梅之乡阜城的杏梅全国闻名的漫河西瓜

饶阳甜瓜

故城龙凤贡面

衡水湖烤鸭蛋 

景县粉玍(gǎ)大

武强天鹰椒

支恒良酥糖

武邑扣碗

江米凉糕

…………

…………

无论你喜欢衡水哪一点,你都可以到衡水来,热情好客的衡水人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wh/108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