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平原腹地,河北省饶阳县城东南3.7公里处,坐落着一个一千二百多人的村庄,叫合我村,有宫、孙、王等姓组成,该村历史悠久,人文传说引人入胜。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南有饶河,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而据说合我村比饶阳得名还要早几百年。 公元前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都到洛邑,大致为今天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到今天洛阳以后,周王室衰微,进入了春秋时代,周王朝的封建礼乐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其任用管仲,治国有方,使齐国空前强盛,名声大振,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说的就是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般指的是众人的意见不一,齐桓公组织会盟,统一众人意见,九指的是会盟的次数。当然,这是以齐国雄厚的军事实力做基础的,好比今天的美国。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齐桓公主持成立了“联合国”,自己兼任联合国秘书长,主持周朝秩序,纠正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的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一匡天下,是九合诸侯的果,意思是齐桓公通过会盟,将天下万物纳入正轨,匡正了天下。 “九合诸侯”中合字便是合我村的合,“我”字当时以“国”讲,据说合我村当时属于齐国,为了纪念齐桓公的匡合天下,把这一代取名合我村,相当于“合国”的意思。 但是,若问合我村村民:你是哪村人?男女老少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割马村。 原来,几百年后,三国时期,饶阳属魏地,曹操父子均于饶阳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子曹林和曹豹曾封饶阳候,其子曹彪在饶阳兴修水利,开挖了白马渠,用来抗旱排涝。 传说,曹操为了北征乌桓贵族,西灭单于蹋顿,决定派大军征讨。为了便于水上粮草运输,发动人工开挖水渠一道,只为战平强虏,故起名平虏渠。一切准备亭当,曹操亲率三军出征。10万大军浩浩荡荡前行,前面出现一村庄,曹操问身边大将:行至何处? 答道:合我村。 曹操听罢,心中一振,合我村三个字使他联想起了匡合天下这句智理名言,曹操行至村边大片庄稼地时,齐桓公的英雄形象仍在脑中显现,他勒马站定,手指前面的田间小路,发布了一道军令:农夫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各位将士,定要管好马匹,穿过庄稼地时,如有遭踏庄稼者,格杀无论。军令刚刚发布完毕,恰好一只野兔从曹操坐骑前跑过。战马突然一惊,蹿入田中,把庄稼遭踏了一片。 曹操见状,深知军中无戏言,下决心以身试法,警示三军。伸手拔剑就要自刎。 众人急忙上前阻拦:丞相,万万使不得!刚发之事,是因突发亊件所至,即便是丞相之错,身为三军统帅,也应另当别论。这样吧,割掉马腿,以示三军! 曹操虽失患难与共的战马,但仍难平心中惭愧。趁人不备,又拔出宝剑,把胸前飘逸的美髯割断,攥着胡髯的双手抱拳,高高举起,面向围观的村民,低头弯腰,深深陱下躬来。 众村民见状,“忽啦”跪倒一片,跪拜曹操。曹操之举,在村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传下来“割马”二字。从此,合我村的俗称“割马”在民间流传开,一直沿用到如今。 从这些传说(历史)看,齐桓公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合我村称呼有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年,曹操下令修建了平虏渠,割马村称呼有应该有多年的历史。 慧眼勤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