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发病机理 http://pf.39.net/bdfyy/bdfhl/180425/6192730.html

郭村的种子田

(下篇)

育种田俗称种子田。上一篇咱们介绍过卫星田,70年代,耕地施行方田化,村南卫星田(试验田)就迁移到了村北边(郭村学校北地块)。

种子田就是育种的地方,这个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

这个时候,郭村青年王爱民,刚刚从小范(武强)农中毕业,就开始担任郭村的农技员。在这期间,王爱民引进的抗旱、耐碱、高产的小麦,谷子,高梁种子进行繁育,并开展田间的虫情预报,那时繁育的良种可供全村13个生产队的大田种植。

种子田的成员是老中青三代结合,在王爱民的指导下,老年人负责耕作与零活,中青年人们负责种植和学习。并且为全村每一生产队培养了1一2名技术骨干,也同时培养了一批的种植能手。

因为王爱民过硬的技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带领各生产队的技术骨干走进田间进行指导,所以我村庄稼没发生过较大的病虫害,并且由于推广优良品种,使我村粮食单产、总产都有了较大提升。

70年代中期,王爱民表现突出,调任为东里满公社农业技术员。农技骨干王志懂接任了农技员。负责种子田的繁种及大田的虫情测报。

此时,由于王计训偏爱农业,中学后上了五.七农校,并在公社农场(王屯)实习,学习高梁、玉米等作物的制种技术。因此也成为村里的农技骨干。

随着水浇地的普及,我村引进的旱田常规种子(高杆麦、高杆大高梁等老品种)陆续的退出。矮化小麦、矮化高梁则成为了水浇地种植的当家品种。

当時,农业相关部门还不具备普及大田的供种,倡导各村自育、自繁、自用。

王志懂,王计训等农技员从农业局领回的是育种材料:如小麦A系、B68系等数字化系列,他们在制种过程中,需用小镊子去雄授粉套袋,设多个小畦挂牌试验,设ck(对照),单打单收,确定增产的品种,然后小规模种植示范,优中选优再进行推广。

矮高梁领回的是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材料制种。玉米材料是数字代号的父本、母本,种植后,应在母本未吐粉前去雄(抽天穗),利用父本授粉完成杂交制种过程。面对复杂的育种材料和严峻的现实,牵动着大队干部们的心,为了精益求精,决定选派王志懂、王继训去县农业局学习培训,两人也经常骑车往返80多里的合方农场培训班学习。

之后以靳占卫为代表的8名青年人也参加了制种任务。第一次玉米制种是“京早七号”“郑单2号”。种子田全体成员精心管理,费了很大心血,收获的可供用种是母夲玉米,不要父本玉米,其亩单产才来斤。制种7亩共产了多斤。分发到了各个生产队种植。到了收获季,老品种亩单产斤,制的新品种玉米亩单产一斤左右。种植高梁(老高梁种)亩单产来斤,新制种提高到亩单产一斤左右。经志懂、计训为乡亲们多次培训,并且发明白纸、油印小报和现场指导,使全村村民认识到了杂交制种能增收的优点。全村耕地种植优种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种子田又引进了谷子、芝麻、小杂粮等,经精选、提纯复壮、试验、示范、推广再到各生产队大田种植。收获时,增产明显。

种子田还搞红薯试验:

1.搞山药蔓越冬技术:双降节前绞山药蔓放入地窖,窖口盖草帘子,气温高应敞口通风,保持窖内恒温状态。春天将山药蔓栽种大田,收获时,栽山药蔓与栽山药秧的两块地相对照,栽山药蔓的亩增产多斤。

2.栽种山药的地块,秧棵下面全铺上麦糠,不用锄草,只提蔓不翻秧的

增产技术。两项技术均在《河北科技报》刋登过。小麦复播增产技术也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

昔日的育种田已成追忆与怀念,虽然早已经不再育种,但是乡亲们至今还亲切的称呼学校北面这方地叫“种子田。”

王计训年5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yw/111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