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扣碗 衡水武邑的民风淳朴,平日里人们生活节俭,但对婚庆大事格外重视,娶亲时主家一定会设席摆宴,俗称订碗子,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武邑扣碗。 武邑扣碗其实说的不是一道菜而是一大桌的蒸碗。据说从宋代开始,当时的武邑农村就有了用扣碗设宴的习俗,明清时期更是广为流传,当地的方言称之为“席儿”。 “席儿”一般是当地人结婚宴请宾客时才摆,婚礼这天新郎家在自己的大院子,亲朋好友多的大户人家,甚至扩充到邻居家摆桌设宴俗称“成席儿”,亲朋赴宴俗称“坐席儿”,整个婚宴高朋满座,比过大年还要热闹。 扣碗在婚宴上是一种艺术造型语言,形象地运用上下相扣来含蓄地表达合卺(jin三声)之喜,这种情与美的民俗文化活动,在《礼记》中早有记载。 传统的扣碗是由8个“净碗”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 净碗的意思是一碗全是肉,不放一点蔬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宴从8个扣碗增加到10个或12个,样式也随之而变化。 现在讲究四大件即:鸡、鱼、肘子、四喜丸子,还讲究荤素搭配,因此衍生了许多新品种,如:海味、豆腐、蘑菇、白菜、粉皮、焖子等,但每碗仍是单独一样食品。 武邑扣碗作为武邑传统饮食文化,如今已从传统喜宴上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饶阳大花糕 大花糕是用白面制作的风味食品,也是饶阳民间面塑艺术品,同时具有食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据《饶阳县志》记载:“面塑,即以小麦面粉为原料,配以颜色,捏制而成,在县内颇为流行,俗称‘花饽饽’。 逢节日、生日等喜庆之日,农户常以面塑庆贺。主要样式有花、鸟、鱼、寿桃、鲜果等。”大花糕由底座和花饽饽组成,分别蒸熟,趁热加色点染而制成,造型柔美夸张,饱满纯朴,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乡土艺术魅力。 底座直径视蒸箅子大小而定,上供用的一般是30公分左右,红白喜事所用大花糕,最大的90多公分,用面粉40多斤,大枣5斤(若是小枣就得用7斤),整个花糕可达五六十斤重。 大花糕的图案因红白喜事、生日、寿诞、祭祀等实际用途各有不同。各式精美的花饽饽的置放一来好看,二来蕴含自然崇拜、生命意识、神明信仰、纯朴的乡土祈福语言以及饮食文化、传统习俗等综合内容。 内容最丰富的就是瞧闺女用的龙凤大花糕,底座摆放两棵大树,枝叶交叉,一边一个树根儿,上面一龙一凤,分别卧在两棵大树上且相视而对,周围花团锦簇,蛙鸣鸟叫,有鸡有鱼,彩蝶翻飞,意喻夫妻恩爱、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多子多福等诸多祝愿。花饽饽造型别致生动,用细竹签点缀其中,情趣娱人,神似形不似,点、线、面,精与巧的完美结合,剪、捏、按、切,呈现出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也使民间婚俗显得绚丽多姿。 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资料传播,侵权请联系删除。喜欢就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yangzx.com/ryxly/12122.html |